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62年出土于陕北绥德县的东汉画像石牛耕图少,被中国邮政1999年3月16日发行的《汉画像石》邮票所收录(见如图)。“牛耕图”反映出东汉时期
A.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B.刀耕火种的现象已经消失
C.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D.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2 . 图1和图2描绘了古人劳动的场景,该图可用于研究
A.农业的主体地位逐渐削弱B.铁犁牛耕取代游牧生产
C.农、牧业生产方式并存D.生态环境基本得到改善
2020-09-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双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A.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2021-03-1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这表明
A.土地私有促进生产发展B.技术进步使食物获取能力提高
C.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石制农具渐趋消失B.冶铁水平领先世界
C.农耕技术的发展情况D.农业经营方式的演变
2020-08-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689年,康熙帝命人以南宋楼璃原作为基础,融入清代风俗并参用了西洋焦点透视法,重绘《耕织图》,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康熙不仅每图亲题七言律诗一首,且于图前亲书序文,并于序首、序尾盖印。此图


A.体现了满汉绘画艺术交融B.印证农耕文明没有根本突破
C.反映了清代文化专制主义D.有力证明文人画的发扬光大
2021-03-06更新 | 35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列三图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主要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
2020-09-0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代的农耕图,图中农耕技术的变化
A.实现了生产工具突破B.减轻了农民的社会负担
C.有利于小农分散生产D.体现了劳作方式的革命
2021-02-08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9 . 西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其中牛耕图占有较大的比例。目前出土的西汉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区域如下表,据表可知
出土省份牛耕图画像石出土地点
陕西米脂、绥德王德元墓、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藤县宏道院、藤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平陆枣园
内蒙古和林格尔(2幅壁画)

A.牛耕技术已在全国普及B.牛耕图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C.汉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D.出土文物不一定能佐证真实历史
10 .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B.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C.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2021-01-22更新 | 298次组卷 | 26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