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0 道试题
1 . 下列图1和图2所示“水排”和“筒车”的出现,其共性是
A.都脱离了自然条件的限制B.都体现了灌溉技术的发展
C.都体现了生产动力的改进D.都体现了耕作技术的提高
2 . 西汉史书中不记牛疫,《后汉书》中则有“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比年牛多疾疫"等记载。在考古发掘中,东汉石室葛出土了众多的牛耕图画像石,西汉墓中则极其罕见。对于上述差异,合理的解释是
A.西汉王朝不重视牛耕技术B.东汉时期牛耕技术普及程度高
C.南方开发推动了犁耕的发展D.反映西汉牛耕的史料还有待发现
2021-09-15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1届高三11月调研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河南南阳出土的汉代斗牛画像砖,古人认为被牛踩踏过的庄稼幼苗更耐倒伏,可以比其他田块获得更好的收成,由此发展出了斗牛活动。据此图可知
A.民俗文化发展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B.文人画的创作关注农本思想
C.铁犁牛耕的推广推动斗牛活动产生D.中原地区盛行崇尚娱乐之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为全国出土的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A.冶铁技术不断进步B.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民众生活非常富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代的江南东路包括今天江苏的西南部、安徽的南部和浙江、江西的一隅。圩田(如下图所示)就是在这一带靠近江边或低洼地中建成的,周围有堰,让河水穿流其中,可调节水流大小。据此可知当时
A.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朗B.地域特色影响农耕文化
C.宋代政府重视水利建设D.水利工程保障经济发展
6 . 下图是汉代画像砖中的牛耕图。研究者发现,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中的铁铧由生铁铸造,比较笨重,需用两头牛才能拉得动。随着钢刃熟铁铁铧的出现和使用,一牛挽犁逐渐取代了耦犁。结合所学,指出下列各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①土地私有促进耕作技术发展   ②技术进步推动耕作方式革新
③挽犁便于牛耕的普及和山地的开垦 ④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农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2021-02-0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出土于江苏睢宁县的东汉画像石的画面(局部)。画像描绘了田间农夫举锄耘草、扶犁耕地、播种的劳作场景。该图说明当时
A.犁耕技术普及全国B.耕作技术日益成熟
C.男耕女织分工协作D.农民生活富足安详
2021-08-1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图1、图2是中国不同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砖)的拓片。这些拓片反映出汉代
A.农业生产力有所发展B.我国耕犁技术已经成熟
C.陕川地区开始使用铁犁牛耕D.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2021-06-04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曲辕犁(如下图)这种“江东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它的发明说明了
A.手工业生产得到发展B.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变
C.符合政府的统治需要D.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2021-06-03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十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示意图,图1到图2的变化表明


     图1                                   图2
A.耕作区域扩大B.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C.农用动力革新D.精耕细作模式形成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