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耕区扩展图

中国历史上经济区一般区分为内地农耕和边疆游牧、渔猎两种类型,这个结构基本稳定,但唐宋时期有较大变化。清代西北、东北等区域的农业也发展起来;以江南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在农业生产、人口数量、商品经济、新生产方式、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方面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但这也恶化了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形势。

——摘编自邹逸麟《我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原则及其意义》

材料二   中世纪的英国经济以农业、畜牧业为主。16世纪前后,地区分化增强:东南部得益于伦敦的政治特权,有发达的农业、商业;西南和中部以毛纺织业为主;北部明显落后,但有初步的棉纺织业、冶铸业、煤炭业。19世纪,建立在地区分工之上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西北部最发达,以工业为主;东南部以伦敦的金融业为中心,为工业提供资本,其它地区逐渐衰落。

——摘编自钱乘旦总主编《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时期经济区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英国经济区域发展的变化及其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经济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2 . 秦汉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分布以关中地区为中心,由黄河或其支流引水灌纸的有郑国聚、六辅渠、白果、龙首渠等。它们的维修或营建,使“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 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表明,此时
A.农田水利技术不断创新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C.区域经济结构加快调整D.农业经济地位得到强化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2017-10-19更新 | 612次组卷 | 30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643年,唐太宗下诏:“汉、魏以来,或赐牛、酒,牛之为用,耕稼所资,多有宰杀,深乖恻隐。其男子年七十以上,量给酒米面。”714年,唐玄宗下诏:“杀牛、马、骡等犯者科罪,不得官当,荫赎。公私贱隶犯者,先决杖六十,然后科罪。”这些做法
A.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B.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C.加速了均田制的瓦解D.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B.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C.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D.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2019-05-23更新 | 362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B.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
2020-11-16更新 | 191次组卷 | 2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反映的是清代湖北部分县农业的生产情况。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地区概况
松滋县田内冬春季种麦或豆,夏季秋季产面或稻
英山县田中先种水稻,秋季以后则种大麦、芸苔或小麦,地中则以棉花、蕃芋、豆菽、芝麻、芦粟等与小麦轮种
石首县棉花、黄豆、绿豆、高粱、芝麻、黍粟与菜麦轮作
A.农业专业化生产的程度较高B.农产品商品化的倾向较突出
C.粮食生产开始出现精耕细作D.轮作技术打破南北农业格局
8 . 下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凿的主要水利工程。据此可知
名称时期开凿时间主持国家
邗沟春秋公元前486年吴国
西门豹渠战国公元前421年魏国
鸿沟战国公元前360年魏国
都江堰战国约公元前256年秦国
郑国渠战国公元前246年秦国

A.秦魏在兴修水利工程上竞争激烈B.兴修水利工程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C.当时各国日益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这时期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升
9 .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
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
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208095796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田庄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D.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西汉农书《氾胜之书》指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即是要及时耕作,改良土壤,重视肥料和保墒灌溉,及早中耕,及时收获。由此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A.小农经济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