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考查,春秋晚期人们已经创造出在较低温度下还原铁矿石的方法,可以炼出比较纯净的铁块,再经过锻造,便可以制成铁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已经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得到使用。与此同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牛耕,如当时人们起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国语》记载,“宗之牺,为吹亩之勤”,证明牛耕已经为人们所熟悉。

材料二 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的现象,从春秋时期就在各地先后出现,有些诸侯国也陆续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存在,秦统一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使黔首自实田”,即命令土地私有者向政府呈报占有土地的数额,政府根据呈报的数额,征收田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周秦之际的土地政策进行评价。
2021-06-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2020-07-29更新 | 51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董炜《救荒活民书》中记载,宋仁宗时,河北大水,流民南至京东,富弼在河北出榜宣示:“山林河泊有利可取者,其地主不得占却,一任流民采掇。”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
A.土地兼并问题得以根除B.农业生态得到改善
C.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D.小农经济受到重视
2020-06-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文献上关于曲辕犁的记载始见于晚唐陆龟蒙的《耒耜经》,称江东犁。但在陕西三原发现的贞观四年李寿墓中壁画上的牛耕图上,已经有了曲辕犁。这说明
A.曲辕犁在北方更早使用B.文献参考必须多重印证
C.壁画比文献更具可信度D.史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战国时代的农民“种谷必杂五谷,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菰,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特点(       )
A.以土地经营为核心的综合型经济B.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C.精耕细作下的低生产率经济D.有较大经营自主权的小土地经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人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
A.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B.专卖政策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
C.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极为缓慢D.土地税是官员升迁的主要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历史记载秦汉时的农民,五口之家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形态。从当时全国的人口统计看,则一户亦为五人左右。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
B.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
C.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后汉书》中记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有
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铁犁牛耕
③精耕细作
④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④③④
D.①②④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汉武帝时代起,史籍已经多见关于气候严寒的记录。如《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夏四月,陨霜杀草”……王莽时期严重低温的气候反常记录更为频繁。例如,天凤三年(公元16年)二月,“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或枯”。…

在公元前50年至公元70年这120年间,有关气候异常严寒的记载多达20余起……王莽专政时最为集中的10年中,大约7年都发生严寒导致的灾害……引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王莽本人在农民起义打击下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卷》

材料二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材料三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1)联系材料一,从小农经济特点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中国古代政权的灭亡。
(2)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边际土地”的开发给当时清朝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3)联系材料三,各国通商之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