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曲辕犁的使用B.精耕细作模式
C.水利灌溉工具D.政府重农抑商
2020-12-25更新 | 1266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méng,乡民)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中张乖崖的做法实质上是(     
A.避免农村劳动力的流失B.引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
C.杜绝农民从事商业活动D.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3 .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
2020-07-29更新 | 513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华中师大海丰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唐以后,南方各个丘陵山区大量垦辟茶园,不少农家以栽茶、种茶为生,称为“园护”。陆羽《茶经》的记载表明,唐代的茶树栽培、茶叶采摘和培制加工技术已相当成熟。可见,这一历史时期
A.民营手工业已实现规模化的经营B.经济重心基本南移
C.茶叶生产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谷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这反映出秦律
A.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
B.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
C.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
D.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   )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反映了古代重农思想盛行
C.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D.政府还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朝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高昌地区土地被收归国有
B.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2019-05-14更新 | 142次组卷 | 34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高三普通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但制约农业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岁收入亩不足一石”。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太湖地区,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从养活的人口来看,明清时期农业确有发展,从劳动生产率来看,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下降了,主要表现是畜力的减少;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来看,也有下降的趋势,表现在劳动强度加大,工作时间增长。

——《中国经济史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如何?依据材料分析是哪些因素促成的?
2019-05-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代冬至和夏至各休假五日,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放假的节日。
唐代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将二十多个节日规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并给予四十天左右的假期。其中,元曰(春节)、冬至各放七天,夏至等各放三天,佛生日、立春、立夏等各放一天,节日普遍放假制度化了。后来新增皇帝诞辰日和道祖诞辰日,均放假三天。
宋代宋初规定,岁节(春节)、寒食、冬至三大节各放七天;皇帝诞辰日、上元(元宵节)等各放三天,端午、重阳等各放一天,夏至等各放三天。神宗元丰五年规定了长达七十六天的节假曰。
明代明初仅元旦和冬至各放五天、三天,永乐年间又增加元宵节,放十天假。
清代乾隆年间《大清会典则例》记载,当时假期共十四天,即元旦七天,上元三天,端午、中秋、重阳、皇帝诞辰日各一天。

——摘编自张勃《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等

上表为中国古代节假日的简表,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俞森《荒政丛书》卷五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中国古代
A.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
B.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
D.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2018-12-29更新 | 359次组卷 | 29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