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次。统治阶级为应付灾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网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当互助团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或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摘编自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

材料二   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第68条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办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1931年《劳动法)实施一年以后,由于有些条文规定不符合当时苏区的实际情况,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危害,出现了许多私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师傅不愿带徒传艺等现象,影响了根据地的生产、运输和市场供应。1933年10月15日,重新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就上述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对某些过高要求做了适当地降低。

——摘编自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苏区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二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清代赋役制度的变化,对人口的关注也从赋役角度的“人丁编审”逐步转化为以人口数量统计为目的的“保甲造报统计人口”的阶段,而此间乾隆六年(1741)可谓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分界点。据学者们研究推算,乾隆六年,中国的人口约有1.43亿,乾隆七年约1.60亿,年增长率高达114%。不过其间各级地方政府在人口统计过程中存在着“约略开造”的问题,乾隆四十年(1775),在乾隆皇帝的严厉谕旨下,各地方应当是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人口统计,人口大约达到了约2.65亿,年增长率高达197%。

——朱义明《清代中前期人口数量及增长率的辨析与重估》


材料二 18世纪初,英国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至40年代左右在人口的动态上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化,持续了很久的高死亡率开始下降。到80年代,英国人口显著增长,这种增长一直延续,到19世纪的20--30年代达到顶峰。这次人口增长速度在英国人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兰开夏、瓦立克夏、约克郡的西来丁在1701年到1751年人口分别增长了33%、28%、26%,甚至一些古老的工业郡,像位于西部纺织工业中心的格洛斯特在同期人口增长也超过了30%。在特伦特地区1743年至1764年62个农业村总人口增长了12.7%,1764 年至1801年进一步增长了38.7%;而这两个时期,附近的40个工业村,人口增长率分别为47.8%和96.5%。

——李翠云《论18世纪英国人口增长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乾隆年间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18 世纪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材料二: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清世宗(雍正)实录》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什么经济的写照?这种经济产生于何时?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有哪些。

(2)材料二表明清朝推行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清政府何时改变了这一经济政策?对我国民族工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材料三中归纳并简要评价黄宗羲的观点。

2018-07-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东省潮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

——《史记》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4)材料三表明秦国在当时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在当时社会起到了什么作用?对后世商业的发展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17-12-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广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三开学摸底测试试题历史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农业发展情况

朝代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年代前770—前221前221—220
耕地面积/万hm21533.33813.3
粮食单产(kg/hm2712.5825
粮食总产/亿kg102.7295.7
口粮总量/亿kg111.4208.8
粮食需求/亿kg123.7232.0
人口/万人32006000
人均占粮/kg320.5492.9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二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科技支撑。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措并举、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才能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改编自李浩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秦汉农业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政策支持和农业技术角度,概括现代中国应对粮食安全的举措。
7 . 时间观念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业社会时期的时间观念最初是模糊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公鸡打鸣、以太阳月亮扮演着钟表的角色。从生活经验出发,在长期的劳作中,传统农业社会的先民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渐渐发现时间是有周期性的。不同农业文明制作了各种简易计时器以及制定了历法来指导家事。如日程。

——摘编自郭海燕(大众媒介对时间的呈现与影响》

材料二   自工业时代以来,时钟时间就被视作时间的代名词。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崇高地位以及计时技术本身在工业化生产中的作用,时钟时间在工业社会中获取了无与伦比的绝对权威。时钟技术的核心部分是表针的匀速运动,这使时间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在流逝”的形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树立了“准时、公平”的权威地位。历史必须沿着时钟时间才能继续下去,管理活动也必须严格限制在时钟时间之内。

——摘编自于飞《论时钟时间观念下管理的弊端》

材料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的时间价值观进一步改变。“时间就是金钱”变为“财富就是时间”,时间成为最宝贵的东西。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劳动者工作日进一步缩短。于是,劳动者拥有的自由时间增加了,可以更多地从事教育、科研、艺术、体育等活动,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体现。

——摘编自甘爱平《论近代与现代时间观念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社会时期时间观念形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时代时间观念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时间观念演变的认识。
2022-07-0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家训谱籍中,有关节俭的内容引人注目。古人认为这不仅是节约一些钱物,而且是关系到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问题。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曹魏大司农桓范在《政要论节欲》中云:“修身治国之要,莫大于节欲。”曾国藩则提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

——摘编自严文强《浅谈中国古代家训家法中的“节俭”思想》

材料二   20世纪初,张謇曾对实业作过这样的解释:“实业者,西人赅(包括)农工商之名。”并认为:“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于棉之稻麦,类于铁之煤为从要,其他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为次要。”郑观应认为,中国商务之所以不能振兴,其原因“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仅能病商”,并提出了革除这一弊政的具体办法:一是设立商部;二是“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三是设商学;四是设立商务所;五是委任熟悉商务的大臣主持商政。

——摘编自姚琦《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消费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有识之士振兴实业的主张并加以评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的小土地分散式经营,实质是将有限的土地置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中。从家庭或家族内部寻找生存的途径,遂以“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解决自己的衣、食等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即在一夫一妻组合成的家庭内部,依靠自己的劳动及对土地的勤耕提供自身必需的最低消费。

——摘编自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材料二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都城东京商业繁荣一时的具体表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历代粮食亩产和人均占有原粮情况

朝代战国晚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中前期(鸦片战争前)
亩产(市斤/亩)216264281334309338343367
人均占有原粮(市斤)921963112412561159/1118628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7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61223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397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8634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其中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产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回首7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2年的18万千瓦提高至2018年的10亿千瓦,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6810万公顷,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沧桑巨变七十载民族复兴铸辉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历代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