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小农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就耕织图而言,历代虽多有绘制,但基本都是以南宋楼《耕织网》为“母本”的(见下图1)。图2为康熙朝《耕织图》,二者大同小、异。对该学者的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B.古代农业发展未有根本突破
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D.南方北方衣耕技术基本相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相当的篇幅讲论供应城市需求的农产品种植和生产管理,如在蔬菜方面种葵、蔓菁、胡荽等,经济作物种红花、栀子、蓝等。这反映出,该书
A.固守传统小农经济B.力农致富的求利思想
C.倡导南北经济交流D.农商皆本的经济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睡虎地秦简等记载,秦朝百姓可按一定程序向官府借用官营作坊生产的铁农具,用后按时归还。如农具正常破损只需“为用书,受勿责”,即书面说明情况而无需赔偿。上述做法(     
A.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B.推动铁犁牛耕普及
C.促进了官营手工业发展D.减轻百姓赋役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汉名士王褒曾和奴仆立下《僮约》,以劳务合同的形式,规定了奴仆的义务,其中奴仆必须承担农耕、渔采、伐木、制作等劳务,还有卫戍田庄的责任。据此可知
A.西汉开始出现雇佣劳动B.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加强
C.庄园经济不利于国家稳定D.门阀政治扩展到经济领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汉代对土地籍册的管理沿袭秦朝制度,遵循“黔首自实田”办法和汉代规定的“依律自占”等方式,即关于土地面积(顷亩数)、所有人、产量大小等,由土地所有者据实自行申报。这些规定
A.旨在抑制土地兼并B.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C.维护了土地国有制度D.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施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之下的家庭不实行财产的长子继承制,而实行诸子分户析产制”,也就是说,皇室系统实行长子继承制,民间系统的家庭实行诸子分户析产制。封建政府总是力图保持民间这一系统。封建政府这一做法旨在
A.维系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B.调动小农生产者的积极性
C.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强化日渐松弛的宗法关系
2021-11-12更新 | 32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届高三1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荆荒岁时记》中写道:“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作品中这一情景体现了
A.古代的门当户对观念B.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
C.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的产生,是中国古代国家集权化进程中制度性选择的必然结果。集权国家的全面介入,是小农经济得以维持的前提。但集权国家复杂政治生态的影响,又是小农经济招致破产的重要因缘之一.小农经济破产之时,也就是集权国家基础崩溃之日。”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国古代
A.国家与小农的共生关系B.国家实现了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C.政府重视农耕经济发展D.动荡与剧变是重要的时代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诗经》中“孝”有祭祀先祖、善事父母两种含义。自春秋以来,孝的“善事父母”之义逐渐取代“祭祀先祖”之义成为孝的主流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B.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提升
C.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D.人文主义思想开始形成
2021-10-22更新 | 40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精选强化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居延汉简有“言府书”五种,内引光武帝禁止屠杀马牛、砍伐树木等诏书。《汉律类纂》载:“贼伐树木禾稼……准盗论”。这反映了汉代
A.政府限制豪强地主势力B.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C.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保护D.官府控制商业贸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