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代初年,民间在使用铜钱的同时,逐渐选择白银作为重要资财和大额交易的流通媒介。在 1581年张居正实行赋税制度改革后,白银的货币功能官方化、制度化。此时大量西方白银的 流入支持了白银货币选择的趋向。明朝货币的变化
A.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B.反映了西方经济发展受制于明朝
C.说明了政府已经废止闭关锁国政策D.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 . 宋朝杭州“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开封)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米芾在论程坦、崔白、侯封等人的画时也说:“皆能污壁茶坊、酒店。可与周越、仲翼草书同挂。”由此可知当时
A.风俗画属于画坛最大亮点B.茶坊间悬挂字画较为普遍
C.书法开始进入到自觉阶段D.书画的教化功能受到重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的国家。到唐朝时,我国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唐朝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追求。宋朝《东京梦华录》记载,“朱雀门外……东西两教坊(掌宫中教习音乐的官署),余皆居民或茶坊。”16世纪以后,中国茶叶传入欧洲,饮茶在欧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盛行。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8世纪末,输入欧洲的中国茶,除欧洲本地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万荷盾的茶叶,转手卖出后获利65万荷盾。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

——摘编自张福新《茶文化》

材料二   下面为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情况统计表(单位:万担)。

时间产量内销外销
1832—1837年(平均)260.520060.5
1861年312.5202.5110
1871年409.5202.5207
1886年567.46205362.46

——据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饮茶之风兴盛的原因,并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茶叶交易带来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明代“三言”“二拍”的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较多,见如表,由此推知当时
A.市镇经济有所发展B.私营手工业占主导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头巾是宋文人代士大夫的至爱,……这些头巾……往往能显其风雅之情趣。尤其是以某一名士所戴头巾命名者,更是风行于世。如程子巾——相传宋代理学创立人程颢曾戴此巾,故名;……宋代士大夫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浓郁的文化意识带进服饰天地,从而给人一种风流儒雅的感觉。宋代的高级将领,几乎都由文官担任,……这种重文之策,表现在服饰上便是武随文服,在《历代名臣像》中抗金英雄岳飞就是头束幅巾、身着圆领斓衫的儒将形象。因此所谓儒将儒帅,便成为宋人品藻军事将帅的一和审美风范。

——摘自竺小恩《论宋代服饰文化的儒雅化趋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服饰文化出现儒雅化趋向的原因。
2020-09-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纸币经历从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D.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2020-07-23更新 | 193次组卷 | 38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南宋时期盛行一种叫“出门税”的银铤(古代货币的一种)。银铤上有“口行十郎聚”“真花银"“出门税”等文字。据考证,铭文中的“行”指“行商”,“门”指“城门”。据此可知,当时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政府重视商业的管理D.城市中的坊市界限依然存在

8 . 材料一   明代前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邱浚在《大学衍义补》指出:“本朝制,铜钱、宝钞相兼行使,百年于兹,未之改也。然行之既久,意外弊生,钱之弊在于伪,钞之弊在于多。……所以通行钞法者,臣请稽古三币之法,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以中下二币为公私通行之具,而一准上币以权之。”又说:“既定此制以后,钱多出钞以收钱,钞多则出钱以收钞,银之用非十两以上禁不许以交易,银之成色,以火试自者为准。宝钞铜钱,通行上下,而一权之以银,足国便民之法,盖亦庶凡焉。”

     ——摘编自杜车别《邱浚的思想》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曾于民国二十二年实行废两改元的措施,确立了银本位制,废除银两,改行银元,使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银元铸造权专属中央造币厂,每元重量为26.971克,成色为银占88%、铜占12%,每元含银23.4934克。废两改元的实施,统一了本位币,有利于国内经济贸易的发展,为进一步实行币制改革创造了条件。但是,废两改元后,辅币、纸币等货币仍未统一,货币制度仍然混乱,商品的正常流通和交易仍受到影响。因此,货币制度仍需要进一步改革。

       ——摘编自许涤新等《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货币使用方面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和明政府币制改革的共同点及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图中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A.实行不抑兼并政策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经济职能增强D.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2020-01-20更新 | 432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高考班)试题
10 . 学者沈祖春指出,城内和城市附近的居民可以进入城中之市进行交易,但受距离限制,偏远居民因城中之市管理严格,无法参与,只有在城外自发交易,由此而成草市。学者范文澜则认为:“离州县城较远,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因商业上需要自然形成的市称为草市。”这表明,两位学者均认为草市
A.为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而创建B.由乡村的固定交易场所发展而来
C.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关系不大D.是具有自发性质的民间交易市场
2020-01-09更新 | 31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高考班)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