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所示为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的市镇数量变化情况(单位:个)据表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B.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重农抑商有所松弛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2022-11-27更新 | 1118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如殷墟妇好墓殉贝多达六千枚,可是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B.分封制瓦解贵族没落
C.海贝的数量大量减少D.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2020-03-06更新 | 1315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1-15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城市获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区域向城外扩展形成“大都市”;封闭式的坊市制度打破,使得商业区域扩展;通过建楼扩展立体空间。这反映出(       
A.城市发展促进社会流动B.经济发展拓展城市空间
C.城市发展推动商业繁荣D.经济发展改变城市分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后期产生了一批私营工商业者,其中一些人拥有庞大的资产,如陶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史实反映了(     
A.工商食官格局逐渐被冲破
B.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出现一批商贾云集的城市
D.贵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被打破
2022-07-10更新 | 681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通过几条航线大批输往海外,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550年后,由入股组成的企业在英国和尼德兰普遍确立起来。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嘉庆《崇安县志》载,清朝前期的福建崇安“土茶最多,乌梅、姜黄、竹纸次之。客商携资至者,络绎不绝。……工作列肆皆他方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崇安
A.特色资源吸引商业资本的介入B.本地生计受到外地人严重冲击
C.农产品商品性经营占主导地位D.粮食种植被经济作物生产取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商人参与政治,出将入相的现象,如管仲有身为齐相的权势,子贡有与诸侯“分庭抗礼”的礼遇,乌氏保有位比封君的地位。这反映了
A.商人阶层壮大瓦解宗法体系B.专制王权形成依赖商业发展
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等级秩序D.农商并重思想得到广泛认可
2020-04-23更新 | 628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1-15班)历史试题
8 . 唐宪宗元和三年,在颁行钱蓄令前,先有安商告示,使商人有所准备。元和七年,政府设立“便换”制度,在解决钱荒问题上考虑到不使商人受损,同时也注意维护债权人的权益。这些现象的出现
A.反映唐朝商人地位有一定的提高
B.说明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彻底缓解了政府钱币不足的问题
D.体现了小农经济已日益走向没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如表为学者整理的14-17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期间每公石平均价格(公分银)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公石)
14世纪后半期17.1958.17
16世纪前半期20.1949.52
16世纪后半期23.0043.48
17世纪前半期32.1931.07
A.大米产量持续上升B.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
C.白银的购买力下降D.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某研究者查阅到清代山西《浮山县志》:“吾临汾之俗,多务商而不急读书”;又查阅到临汾出土的清代碑刻:“商贾以兴,往来糊口于齐、鲁、燕、赵、宋、卫、中山间者十之五六”。该研究者据此得出“当时已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的结论。上述研究
A.证实当时山西商业繁荣B.具有以偏概全的局限性
C.其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D.运用了二重证据研究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