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

材料二 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吴月娘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材料三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建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民国初年,金融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在金融业中,最为主要的是银行业。

19121919年全国银行发展状况表

年度新设数停业数实存数资本总数(万元)
1912232372714
1913116422890
191483473842
1915104534522
1916104595198
1917115655557
191816221038808
191816221038808
191922

——摘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
(2)有学者依据上述材料,认为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
(3)结合所学,从银行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对材料三、四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宋朝经济有多种创新:如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的突破性创新;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的渐进式创新……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维基百科》

材料二   在两宋300年间,……商业资本不仅勒索压榨小农、小工和小商,同时还利用各种机会同封建国家争夺更多的商业利润。可是,在宋代,商业资本不但继续发挥其懋(通“贸”)迁百物、畅通货币的作用,而且它更直接进入生产领域。对产品的包买和预付定钱,显然是有利于生产的。这种商品货币关系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一定能萌生出来。历史的发展毕竟是曲折的。一方面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商业资本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情况下,一部分货币转化为土地;另一方面,封建国家垄断性专利制度,也是商业资本推进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严重阻力,所以商业资本在宋代并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它的积极作用也就非常有限了。

——邓广铭、漆侠《宋史专题课》


(1)结合宋代突破创新的史实说明为什么宋代出现了“商业革命”?
(2)简要归纳材料二对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性观点并说明作者理由。
2021-08-1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届高三零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年间出现了交子,对交子出现解读有误的是
A.铁钱体重值小B.“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C.商品经济发展D.民间对铁钱的信任度降低
4 . “茶马古道”是指汉、藏茶马贸易而形成的交通要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盛。北宋熙宁年间“以茶治边”,凡贩私茶者处死或徙边;明太祖命四川承宣布政司设茶仓,听商交易及与西蕃市马;清廷川督赵尔丰设雅安边茶公司,支持西藏抵制印茶。材料可佐证

①唐宋以后川滇地区商品农业的发展②王安石变法实行了严厉的抑商政策
③明朝对四川的行省制度进行了调整④古道曾是捍卫民族利益的重要通道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 . 唐朝四品官张衡,加一级合入三品,“因退朝见路旁蒸饼新熟,遂市其一,马上食之,被御史弹奏,则乃降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刘仆射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热气腾辉,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知唐朝
A.坊市制度被打破B.出现了专门为官员服务的早市
C.唐都长安有流动商贩存在D.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长江三角洲曾是主要的产粮区,但自明朝中期以来因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而逐渐成为主要的粮食输入地。据统计,明朝末年上海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0%,太仓州约占70%,嘉定县约占90%。这主要反映了
A.古代经济发展地域的不平衡性
B.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种植结构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2021-06-08更新 | 13661次组卷 | 10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代勾栏瓦舍中的艺人编排有妇女叫卖果子的节目,这源于当时果行竞争激烈,商贩都有特有的叫卖声调。材料主要反映宋代
A.城市商业活动已突破时空界限B.文艺活动集中在勾栏瓦舍
C.文艺创作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D.商业活动集中在勾栏瓦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明清时期,伴随繁忙的京杭大运河漕运,江南风俗在北京成为最高贵、风雅的时尚,人们饮爱南酒,食重南味,曲尚南曲,糖称南糖,衣着讲南式,园林效苏杭。据此可知,明清漕运
A.扩大了商帮的社会影响B.改变了历代南粮北运的格局
C.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D.实践了“工商皆本”的主张
2021-05-26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精准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统一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唐末五代时期,朝廷在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设置军镇,军镇的工商税一般由驻军在市场和关卡征收。北宋建立后,工商税入转归朝廷,朝廷在军镇的桥梁附近设立税务、酒务,以便于就近征收商税与酒课。这
A.导致了国家财政的根本好转B.说明了政府坚持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C.促进了军镇经济职能的增强D.反映了边境长期安宁推动商业发展
2021-05-22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天府名校2021届高三5月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