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据明代《黄溪志》记载的当地食俗显示,当地佣工“极贪口腹”,甚至会因伙食问题另谋他处,为此雇主向佣工提供的肴馔必须包含“鲜味”,每遇节候,“肴馔更为丰盛”,从而带动了鱼虾的畅销和交易的活跃,“故市中卖鱼虾极早,迟则不可得”.这反映出当地(     
A.雇工政治地位提高B.社会风气的恶化
C.商业管理日益规范D.市场化水平较高
2023-02-01更新 | 555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4届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汴梁)自关帝庙大街往南,是兴龙桥,有写真方馆,至西亭府牌坊,有带子、子巾、大小鞋帽、松串、簪棒、白货等铺。……木耳店、酒馆,至徐府——中山王裔孙之府……故名徐府街。

——摘编自许敏《明代商业与社会变迁》

材料二

在明代,粮食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一些地方一跃变为商品粮食出口区。方圆几千里的各种名、优、特产,辐辏汇萃于山陬一隅,这确实很能反映明后期商品的繁茂景象。其他如铁器、瓷品、纸张、食糖……也从它们的原产地被源源不断地贩运到全国各地,进入大小城市中的千店万铺,供当地市民消费。

——摘编自杜车别《明朝的灭亡原因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在商业方面较前代各有何明显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业变化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商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2-08-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北宋时期,商业发达,市民文化兴盛。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D.农业生产商品化
4 .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

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一舞、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

——《管子》

材料二:“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高,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郭、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彻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全银作为货币的流通量不大。当时每年铸造的铜钱已是唐朝的一二十倍,大约有1.5万多吨,仍旧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商品流通的需求,出现了“钱荒”。何况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贸易或巨颜批发交易,十分不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飧(吃饭)计。大户ー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饿肚子),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明朝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


(1)材料一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的什么现象?
(2)根据材料二,说说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
(3)材料三中的现象使北宋货币发生了什么变革?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货币变革的原因。
(4)材料四体现出明朝手工业出现了哪种新的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阻碍明清社会进步和转型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南宋画家李嵩所作《货郎图》,联系相关史实,这反映了
A.长期边乱对民生的破坏B.文人画的“以形写神”
C.该时期“市”“坊”分离D.风俗画对经济生活的再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南宋政府财政收入多取之于以杭州为核心的东南地区,该地区的货币需求量很大,但铜钱量却极为不足,“钱荒”非常严重。这一现象
A.导致政府出现财政危机B.推动了交子的诞生
C.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D.扩大了纸币的使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2021-06-08更新 | 13682次组卷 | 10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于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里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材料二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内藤湖南(1866~1934年)指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夜市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概括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下表是宋朝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溢出”的有关记载。这些现象
文献记载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2021-05-08更新 | 3002次组卷 | 22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宋代诗人董嗣杲在《蔷薇水》(蔷薇水,一种香水)中写道:“海外有瓶还贮水,亭前无洞可藏花。”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有诗曰:“海外蔷薇水,中州未得方。”这两首宋诗
A.反映了市坊制度的废除B.体现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C.反映了城市夜市的繁荣D.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壮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