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贾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的比过去多,但“钱荒开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的“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中国从宋代至元明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长途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客观上需要易于携带且价值量大的货币。明朝建国初是以铜钱为法定货币,洪武八年,明太祖命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在发行时就以法律禁止民间不得以金银、实物交易,违者治罪。但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导致了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并弃而不用,迫使明政府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明代银本位制的一个致命缺陷在于货币供给的不稳定,无法根本解决白银的供求矛盾,是历史的机遇促成了白银货币化切实可行。

—摘编自陈昆《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并分析明中期白银货币化的背景。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六朝古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原是一个“市厘列肆,埒于二京,人杂五方”的大都会,唐代成为润州(今江苏镇江)一县。正如诗人所说:“霸气尽而江山空,皇风清而市朝改。昔时地险,实为建业之雄都;今日太平,即是江宁小邑。”连一个州的治所也不是。全国的统一,使金陵失去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枢纽作用,运河的开能,使金陵失去四喉近代带的地理位置,缺乏经济依托的金陵地位一落千丈。而扬、润、苏、常、杭等州由于本身经济的发展和运河流经其地而成为重要的都会。
——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材料二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同《中国城市发展史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金陵、扬州、苏州、润州、常州、杭州等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从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说明中国宋代的市场活动有何发展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
2016-11-18更新 | 8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二上学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B.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C.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D.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整体社会经济引人瞩目的发展,可被喻为中国历史上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首次启动。宋代城市发展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商业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可初见端倪。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中经杭州湾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宋代货币,几乎成为“国际货币”。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但纸钞因政府未能控制投放量而渐至名存实亡,铜钱则因币材缺乏,铸币量难以满足流通的需要。明朝中期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通过几条航线大批输往海外,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弥补了国内银矿不足的缺陷。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收,说明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也已不可遏制。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1550年后,由入股组成的企业在英国和尼德兰普遍确立起来。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16世纪,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首先在尼德兰出现。在相对较弱的封建王权与人文精神的苏醒的背景下,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宋朝和明清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商业革命与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及秘鲁开办银矿,征发印第安人入矿劳动。银矿中繁重的劳动使印第安人成批的死去。但是银矿主却靠此发了大财,西班牙政府也得到了额外的财政收入,矿主向国王政府纳税的税率为产量的五分之一。1500—1650年间从美洲流到西班牙的白银达16000吨。白银首先流进西班牙,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向东流动。在一个世纪之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四倍以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却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中国并不是银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明朝初年,政府推行纸币,禁止百姓白银交易。从1592年到17世纪初,在中国用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价是1∶5.5到1∶7,而西班牙的兑换比价是1∶12.5到1∶14。由于对外贸易出超,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白银货币地位逐渐确立起来,国内因财政货币化推进而造成的“银荒”日趋缓解。万历年间,明政府实行“一条鞭法”,把徭役、土贡等赋役都归并在田赋里,“计亩征银”。白银的流通在我国经过几百年缓慢曲折地发展,最终排挤了纸币,取代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摘编自宋杰《中国货币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流入欧洲对打乱传统经济关系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的背景及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期白银的货币化,使货币摆脱了几千年来依赖于国家财力来缓解财政困难的状况。国家再也无法像印纸钞时那样,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中央集权国家专制权力由此受到了严重削弱。白银是民间自由贸易的象征。民间贸易制度崇尚的是平等交易的原则,与专制等级制度可以说是“形同水火”。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对明王朝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等级秩序的致命颠覆,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由前期的严峻冷酷到中期的自由奔放,对于明代社会的多元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陈昆《大明帝国与白银货币》

材料二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之间国际收支平衡的一种账面资产。人民币于2015年11月获准加入SDR货币篮子并成为第三大货币,2016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整体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有利于统筹国内外经济两个大局,有利于深化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金融体系改革。普通居民亦将由于人民币更加国际化而享受更多的实用和服务便利,有利于促进我国居民的对外交流。

——摘编自郑联盛《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根源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期白银货币化与人民币纳入SDR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这些不同的社会背景。

2017-04-2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宁夏银川九中高三毕业班高考(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2023-02-24更新 | 310次组卷 | 62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中西的重要通道,也是今日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多种史籍来看,汉武帝之时张骞“凿空”正式开通了丝绸之路。经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夏的两次战役之后,西汉已基本将匈奴的势力从河西驱逐出去。控制河西走廊后,西汉逐步设置了郡县,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还将移民屯田扩展到西域。汉长城在当时称为“塞”,包括城、障、燧、亭等设施的汉塞集军事防线与交通渠道为一体。将长城延伸至河西、西域,有力地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

——摘编自荀长玲,徐黎丽《两汉对丝绸之路开通与维护的贡献》

材料二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中国商船的远航能力大为加强。更重要的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远超前代,私人海上贸易在政府鼓励下得到极大发展。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对外贸易非常活跃,商业的繁荣程度居世界领先地位。繁荣的海外贸易也为宋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南宋时期“市舶之利,颇助国用。”

——摘编自许尔君《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1)根据材料一,简述汉代开拓与维系丝绸之路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

——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抑制商业的具体表现。概括我国古代农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不同影响。
2021-05-2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代可以说是一个白银的时代,白银的大规模使用是该时期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明代官方史籍有关典章制度的记录中,丝毫没有关于白银的记载。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A.明代史籍的记载有重大缺失B.白银并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
C.明朝强化对经济控制的结果D.白银大量使用危害明朝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