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我国传统封建伦常秩序最重视孝行:“人之行莫大于孝”。但晚明时竟有儿孙焚祖坟,焚祖尸,“鬻其地,利其藏中之物”,而人们对此竟“视为故然”“未有以为不义而众诛之者”。据材料可推知(     
A.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已呈现近代曙光B.晚明时期政治黑暗社会风气败坏
C.传统家庭组织和伦理道德发生裂变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的变化
2023-03-28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长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代中后期,许多城市市民占用街区自建庐舍,在大街两侧临街开设店铺,到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更为普遍,朝廷以令其交纳租钱来应对,这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不断发展B.城市管理方式滞后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 . 在四川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是有关酒肆的,其中最典型的是在四川彭州出土的汉画像砖《酒肆》(见下图),图中有酒具、运酒者、卖酒者、买酒者等。作为一项史证,画像砖《酒肆》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当时四川地区(       
A.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B.城市经济职能十分显著
C.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备D.平民饮酒习惯成为流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清时期,双林镇的绸庄常“赊丝于机户,即收其绢,以牟重利”;在南浔镇以产“苏经”闻名,农家“取丝于行,代纺而受其值,谓之料经”;宁波的鱼业牙行,分鲜行和里行,都对渔帮放款,约定以所获鲜、咸水产抵偿借款。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江南市镇商品经济高度专业化B.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的渗透
C.商人逐渐成为生产组织的主体D.货币供求矛盾催生商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朝晚期,众多的负贩行商在国内异地落迁定居,这不仅给当地市民带来新鲜的观念,而且他们具有地域或宗族特色的性格与形象也深深影响了侨居之地的市民,同时他们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生活方式向定居地靠近。这一现象(     
A.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B.成为新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
C.导致传统户籍制度的混乱与瓦解D.推动封建等级秩序走向崩溃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大量输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代中叶以后的商品经济浪潮已烃突破了大中城市的局限,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市民阶层人士变得庞大复杂起来,它包括了商人,店员、贩夫、手工业者、游民、士卒,下级官吏、下层文人等各色人物。工商业者已日益成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摘编自王言锋《社会心理变迁与文学走向》

材料三   明中后期,江南表面看似活跃的商业活动及手工业生产实则后继无力,仅以维持个体家庭基本温饱为目的、重复简单再生产而已。凡此,导致明代失去“社会变迁”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创新及技术革新重要基地。

——摘编自赵玉田《环境与民生:明代灾区社会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后继无力”的原因。
7 . 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元代杭州城内有大市场十所,每星期有三日为市集,有四五万人来此贸易。十大市场周围,建有高屋,屋之下层则为商店,替卖各种货物。这一记载表明。元代杭州(     
A.娱乐活动丰富多彩B.市场交易活跃繁荣
C.成为南方经济中心D.海外贸易规模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时期,徽州、洞庭等地的棉布商人在一些著名的棉织业市镇开设商号,他们不但按照一定的规格收购成品布匹,还筹办原料,以统一的要求组织市镇工匠进行踹染加工,再按照各地市场的具体要求分类批发销售。这一现象反映了(     
A.市场需要主导国内棉布生产B.商业资本向生产领域渗透
C.商帮成为长途贩运的主力军D.江南市镇经济高度专业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券书内容不仅 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甚至出现了租税徭役券书, 这些券书签订流程都极为严格。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政府严格控制社会B.商品经济十分繁荣
C.契约观念比较流行D.经济立法详细完备
10 . 乾隆年间、官至闽浙总督的陈辉祖,因贪恋苏州的纷华靡丽,不愿回湖南原籍,不仅在苏州“买房一所”,而且在吴江县卢溪镇开有当铺。他这种“忍弃祖父坟墓,贪恋繁华”的行径,受到乾隆帝的严词斥责。这反映出当时的苏州(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城市以及工商业的繁荣
C.重农抑商政策初步松动D.世俗文化波及官僚队伍
2023-02-03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