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材料二   建国后,大运河江浙段的沿岸地区形成了带状形态工业区,大号污水直排运河。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和码头不再是古运河发挥作用的象征,河边的历也建销和生态绿化逐渐成为发展主角。2019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等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沿岸区域服务功能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022-08-29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300多万户,人口1000多万
北宋中叶北方诸韦户数突破567万,人口突破2800万,南方六路676万户,3380万口
北宋束年2000多万户,人口1亿多

材料二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宋代除了当时最著名的都城汁京,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据统计,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北宋则多达40个。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经打破,不再像唐代那样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城市经营时间也大大放开。除了大城市外,宋代各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草市和镇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式。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盛,不仅超越前朝而且也为后世所不及。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任崇岳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宋元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人口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其繁荣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2022-04-03更新 | 214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开封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勾栏瓦舍,热闹异常。皇城正南门(宣德门)南去的大道叫做御街,两边称御廊,准许商人买卖交易,御街南去过州桥,直至朱雀门,两边酒楼、饭店、香药铺、茶馆、商店夜市直到三更,自州桥东转为东大街,经相国寺前门至宋门。有鱼市、肉市、金银漆器铺等,自州桥西转为西大街,有珠玉铺、鲜果行等等;皇城外东南方向的十字街一带,铺席热闹,附近的潘楼街是大商人云集的场所。珍珠、匹帛、香药等铺席,“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其中莲花棚、牡丹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些瓦子中除做戏演出外,还有卖茶、卖画、卖故衣、卖饭以及算卦、赌博等等。

——摘编自《简明宋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哪些“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出现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茶从“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商朝以前,茶被视为珍物。六朝时期,我国佛教盛行,茶与佛教产生互动,促进了茶文化的萌芽。唐朝时期,茶叶品种更加多样,产量也更高。同时随着茶叶贸易活动不断完善,大众饮茶习惯逐渐形成。唐代大量与茶相关的作品出现,如茶诗、茶画等。世界上第一部专门写茶叶的著作《茶经》出现,其内容丰富,包含生物学、生态学、制茶学、分类学及数理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还包括当时盛行的一些关于茶文化的传说、史记资料、诗词歌赋等。

——摘编自郝祁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内涵研究》

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英】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并分析英国社会饮茶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署,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摘编自《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二 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聚于仓库,而流通之以钱……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之……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7 . 社会经济。

材料一   (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铩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指出,“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与前朝相比,宋代不仅有完善的征税管理机构、遍布全国的征税网点,而且形成了完善的商税法律体系;宋朝政府设立非常多的经济部门参与市场管理,包括市舶司、盐井监、酒务(酿酒厂)造船务、纺织院、染院、磨坊、茶磨等,具有金融功能的经济部门就有榷货务、便钱务、交子务、市易务、检校库、抵当所等。

——摘编自王红雷《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在国家经济思想和经济职能方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1757年,清政府关闭厦门、宁波等港口,只留广州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并规定不许中国官吏与外商直接贸易,由十三行办理一切进出口贸易。

——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材料二中的“本”、“末”各指什么?概括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动需求,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责,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

——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

材料二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两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路兴盛的原因。
10 . 考古成果与历史遗迹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来源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

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
时间
跨度
距今
7000-5000
距今
6000-5000
距今
5300-4300
距今
4500-4000
距今
4200-3600
特色
文物
彩陶盆
玉龙
玉琮
蛋壳黑陶杯
铜镜
分布
范围
黄河中游辽河上游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黄河上游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宜侯夨簋

部分铭文释意:“在四月丁未这一天,周康王对宜地进行占卜之后,命令虞侯夨(cè)说:把你迁到宜地,赐给你好酒一卣、圭瓒一陈……赐给你土地和人口。”

材料三



里耶秦简

部分内容释意:“秦始皇二十七年二月,洞庭郡政府下达到所辖各县的政令文书,由各县负责传达到有关官吏与部门,并予以执行……”


(2)分别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简述其作用。

材料四


悬空寺三教殿,位于山西大同,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殿阁内雕塑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晋至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

材料五 明中叶以后,粮食、棉布、生丝、食盐、烟草、瓷器等都成为主要的商品。手工业发达的城市,如苏、杭是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拥有数十万人的瓷都。商业大城市有三十余个。北方的工商业城市比较少,南方则占了绝大多数。民间大小交易多用银,政府的田赋、徭役、工商业税、海关税乃至官吏俸禄、国库开支,也大都是以银折价,以银计算。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皖南民居——徽商曾经辉煌的印记
(4)依据材料五,概述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