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宋时期,政府改变了以往利用官府机构进行垄断性经营工商业的做法,而是将一些诸如粮食市场、副食品市场等逐步放开,甚至有些官署部门直接参与“分民之利”的工商业活动。这表明北宋时期
A.商业经营环境相对宽松B.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政府的财政十分困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考古发掘文物证实,宋代金银器流行文字铭刻,内容与唐代不同,纪年款识很少,而打印或錾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增多。这一现象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B.产品主要供应贵族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嘉兴的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民可七千余家,不务耕绩”。濮院镇人“以机为田、以梭为耒”,而吴江的盛泽、黄溪的居民更是“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而日夕治丝”。这表明,明朝江南的某些城镇
A.以织棉为生的机户不断增加B.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C.经济作物生产的日益专业化D.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势说明这一时期
A.政府收入明显减少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2020-08-25更新 | 150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5 .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这主要表明当时
A.确定了国家铸币的法定地位和标准
B.秦王、齐王等诸侯有自主铸币的特权
C.铸铜业显著发展,货币发行量激增
D.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货币需求量大增
2020-08-22更新 | 363次组卷 | 19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纸币经历从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D.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2020-07-23更新 | 193次组卷 | 38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
2020-07-09更新 | 14222次组卷 | 152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宋代,与“市”制相适应的“城郭”和“乡村”的分工结构崩溃,这不但使原有城市市区面积扩大,而且还催生了新型商业城市,城市供需的中心不断向农村扩散,城市网密度进一步增加。这说明宋代
A.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升B.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商品化相辅相成
C.城乡一体化局面逐渐形成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格局的调整
9 . 明政府制订了一些特殊政策,为特定商人子弟保留了应试特权,使他们可以在本籍之外的经商地区参加科举考试。据记载,明代两淮地区共取举人286名,内中徽、晋陕籍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表明了
A.士商阶层渗透融合B.商人成为官吏主要来源
C.政府推行抑商政策D.商帮左右国家政策制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旧五代史·食货志》中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D.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2020-06-02更新 | 142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补习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