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万里茶道”是18世纪以来亚欧大陆上重要的商贸通道(如下图),也是中俄重要的文化传播、交流互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崇祯十一年(1638年),俄国使臣将中国茶叶带回并献给沙皇,自此在俄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一股饮茶之风。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一切行旅有准往来文票者,许贸易无禁”,中俄双方边境贸易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茶叶逐渐成为中国输俄的关键商品。晋商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经商传统,垄断中俄茶叶贸易,史载:“内地商民至恰克图贸易者,强半皆山西人。”19世纪中期,茶叶占中俄贸易的比重一度高达94.9%,而此后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俄商获得在中国内地参与中俄茶叶贸易的权利,晋商主导中俄茶叶贸易的地位逐渐被俄商取代。

——摘编自张舒《清代万里茶道述论》

材料   二万里茶道湖南段建筑遗产的类型包括古茶行、古茶厂、茶亭、茶园,码头、风雨桥、古驿道及古街等八大类,共计90余项。

万里茶道湖南段建筑遗产分布比例表

按区域划分数量/项比例%
长沙22.2%
岳阳2527.5%
益阳3942.8%
株洲33.3%
娄底2224.2%
合计91100%

——据曹冬《基于空间组构的万里茶道湖南段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研究》绘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开辟万里茶道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其意义。
(2)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依据。分别说明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万里茶道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社会治理模式的演变。

材料一   汉代循吏基于“以教为治”的儒家思想和“以吏为师”的历史传统,通过道德教化、发展教育、整顿风俗的方式将儒家“礼治”和“德治”理想付诸合理且有效的实践。在循吏的信念中,教化作为“治道”途径,被视为重要的社会治理手段。他们除了注重通过学校进行知识传播和意识形态教育外,也关注在人伦日用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下渗透儒家的社会理想和国家的政治意志。这种治理模式以其弥散性和渗透性,收获了寓教于治、以教化政、以教导政的良好效果。

——摘编自李雅雯《汉代循吏“以教为治”的社会治理模式》

材料二   宋代人口流动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宋代有着强烈的保富意识,重视富裕起来的商人阶层。宋儒提出“四民皆本”的思想。宋代政府改变唐代限制贸易的做法,鼓励商业发展,打破唐代“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的禁令,使商人获得了从政的权利。政府还制定法律,对勒索商人的官吏进行惩罚。如果“留滞(商人)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轻者徒一年”。宋代对商业和商人的态度造就了中国古代商人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李华桑等《宋代社会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推行循吏治理模式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治理上的新变化及其目的。
2022-04-04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湖南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2022-04-03更新 | 214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数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农业、商业等的认识。
2022-03-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元两代,中国东南地区是亚洲海洋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以泉州为中心,形成了东方世界的海洋经济圈。

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

宋末元初,泉州登上了它在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顶峰,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至近百个,其贸易范围仍以通西洋为主。

南宋淳佑年间,伴随着社会经济和海交事业的蓬勃发展,泉州出现了第一次人口高峰,人口约合130万。据史籍估算,当时在泉州居留过的外国商人、旅行家、传教士有十几万人。

明朝洪武元年(1368),泉州置卫指挥使司,这是明朝在泉州设置的第一批海防军卫所。洪武三年(1370年),明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对琉球(今台湾)的贸易。洪武七年(1374年)正月,罢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宣布“防内贼勾连外倭,官民渔商各类人等内迁二十里,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泉州海外通商贸易基本禁绝。明朝后期-清朝前期,泉州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但地方政府对这些工场严加限制,限制生产规模,限制用工人数,限制经营范围。慢慢地,工场微利甚至亏损,工场主们转而购田置地。一丝迈向近代工业的光芒熄灭了。

——摘自《第二个千年时代的泉州》


(1)泉州地区在宋元时期和明朝后期-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状况有何差别?为什么?
(2)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2-03-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初300多万户,人口1000多万
北宋中叶北方诸韦户数突破567万,人口突破2800万,南方六路676万户,3380万口
北宋束年2000多万户,人口1亿多

材料二   宋朝商品经济非常繁荣。宋代除了当时最著名的都城汁京,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据统计,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北宋则多达40个。宋代城市坊市的格局已经打破,不再像唐代那样商业区和居民区严格分开,城市经营时间也大大放开。除了大城市外,宋代各地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草市和镇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成为商品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式。宋代海外贸易空前繁盛,不仅超越前朝而且也为后世所不及。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任崇岳主编《中国社会通史宋元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人口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析其繁荣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长安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千米,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10座里坊。此外还有东市、西市等大型工商业区和芙蓉园等人工园林。城市总体规划整齐,布局严整,堪称中国古代都城的典范。

——摘自《国家地理》

材料二 “……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到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闹。……东去乃潘楼街市,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布匹,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丝银帛交易之所……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罢瓦。……内中瓦子莲花栅,牡丹栅……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

——摘自《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摘自《手工业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描写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哪座城市?与唐朝长安相比,该城市有何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现象属于何种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出现于何时?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市民阶层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促使城市文化勃兴,而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通俗化走向则对中国古代市民文化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审美文化便在诸多历史合力的作用之下破土而出。可以说,宋代五花八门、多姿多彩的以市民阶层为审美主体、以瓦肆勾栏为场地、以商业性和娱乐性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文化就是中国古代市民艺术的最初形态。中国古代市民阶层的审美文化张扬平民式的俚俗、张扬人性,它所彰显的是一种世俗的人情之美,一种承接于日常生活的真实的美。与传统的雅文化相比,在创作方式上市民艺术是一种众生喧哗式的集体创作;就传播方式而言市民艺术以市场为载体,以艺人的表演为主要手段;就接受方式而言市民艺术更是一种集体式的狂欢或万头攒动于瓦肆勾栏或群情宣泄于茶坊酒肆。

——洪畅《略论中国古代市民艺术》

材料二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市民文化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市民文化形成的原因。
2022-02-0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商业发展,固定的贸易场所逐渐出现。这改变了原来商人在野外谋取利润的现象。由于商人的频繁往来和商业运输的发达,一批作为手工业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工商业城市勃然兴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风气逐渐向整个社会渗透,大量的人不避“关梁之难,盗贼之危”交流四方物产,其中一部分人还参加政治活动,从而产生由大中小商人组成的独立商人阶层。

——摘编自熊林《浅谈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溢。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断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材料三   就宋代整个市场情况看,由一系列的城市、镇市和墟市组合而成的区域性市场,自小而大地发展起来了。这些市场可分为:以泞京为中心的北方市场,以东南六路为主的东南市场,由广南东西路组成的两广市场等。货币的发展是宋代商业发展在深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宋代,金、银、铜钱和铁钱是主要货币。铜钱不仅在国内和周边各族之间流通,也在南海诸国流通。随着商业信贷关系的发展,宋代最先产生和使用了交子。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况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上述措施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湖南安化黑茶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宋熙宁五年,安化因茶设县。南宋时期,当地茶商组建两支茶商军,武装贩茶抗税,朝廷为加强对茶业的管制,在安化龙塘设寨,派兵把守,控制安化黑茶的水陆运输。

明万历年间,围绕湖茶(安化黑茶)的禁榷和开放,朝廷展开辩论,最终经户部裁决,皇帝钦定湖茶为官茶,允许其边销易马。此后安化成为明代茶马互市的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安化黑茶逐渐占领了西北边销茶市场。明末清初,晋商与安化茶人共同开辟的以安化为起点的万里茶路,纵贯中国,连接欧亚。安化茶业最盛时资江沿岸茶行、茶号达300多家,呈现茶市斯为盛,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摘编自安化黑茶博物馆资料

材料二建国初期,是安化黑茶边销茶大发展时期。安化黑茶广受边疆牧民的喜爱,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因此其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茶

改革开放以来,安化黑茶以其独特的保健功效、收藏与投资价值被国内外市场炒得火热。近几年,当地政府把发展黑茶产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2018年安化茶产业综合产值180亿元、税收3.2亿元,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35万人,年劳务收入38亿元以上,全县15万贫困人口中,依靠黑茶产业脱贫的达9.6万人。

——摘编自安化黑茶博物馆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湖南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现代安化黑茶产业发展的影响。
2022-01-0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