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白银的来源有国内生产与国外流入两条途径。在15世纪50年代,云南的银矿得到了开采,使原本缺银的局面略有改观。宋应星《天工开物》里称:“合八省所生,不敌云南之半。”然而,另一方面,市场对白银的需求却还在增加。因此,明代中国不得不寻求国外的白银。海外白银的来源主要是欧洲、美洲和日本。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总量的十倍。美国学者艾维斯认为,1530年到1570年,中国最重要的白银来源是日本;1570年以后,美洲白银成为最重要的来源。

——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为打破经济萧条局面,1933年颁布白银法案,开始从国外以高价大量购买白银。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使用银本位的国家,受到巨大冲击,银价高涨,白银大量流出国外。据海关报告,至1934年底,白银公开输出国外的共达三,亿五百万元,偷运出口的约达2000万元以上。银价高涨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威胁,主要表现为入超剧增,物价惨跌,农业萧条,通货紧缩,形成空前的金融恐慌。为应对此局面,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废止银本位制,实行法币改革。

——摘编自张秀莉《国际视野下的南京国民政府纸币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以来白银成为主流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时期法币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并非全盘新创,而基本上是整理、更革前代设施的产物。更革思路是在北宋初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明朗化的,它清楚地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同时使政权机构之职能分工更为明朗、责任更为集中。马端临《文献通考》曰:“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宋代文化得到相对普及,这种相对普及最重要也富有时代意义的表现是文化不再被极少数士家大族完全垄断,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如理学不再仅仅是“理”“气”等一些深奥的哲理,而是呈现了普及化、通俗化的趋势;文学重心的下移适应了社会娱乐的需要。另外,宋代“虽为市贾,亦重儒术”的事例不少,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转变。清代沈垚就认为,从宋代开始“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说明当时士、商之间的界限确实已经不太分明。

——选编自张全明等《中国历史大讲堂·宋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北宋前期在中枢权力机构设置上这一“更革思路”的表现。用一句话指出实施这一“更革思路”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宋代文化“逐渐由士阶层普及到农工商各阶层”在思想、文学方面的体现,并概述从宋代开始“商人的社会地位开始转变”的表现。
3 .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婢贱人,律比畜产。有罪,其上不请官司而杀者,杖一百。无群而维者,徒一年。

——《唐律疏议》

材料二   有富民家小女奴绝亡,不知所之。奴父母讼于州,州命录事参军鞠之。录参尝贷富家钱,不获,遂劾富民父子共杀女奴,投尸于水,或为元谋,或为加功,罪皆应死。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传统中国封建社会政体是典型的官僚政治型。政治上以官力本位,社会地位的高低和财富的多寡主要也按照权力的大小来区分,传统社会也形成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秩序。然而,明中时以来,传统的封建等级社会秩序发生明显变化。作为“四民”之首的“士”投入到商业中为明清以来社会一大新气象。

——根据朱贻庭《试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商业伦理的发育》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代和明清时期社会的新变化,并分析其时代背景的共性。
2021-10-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金融机构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重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典当行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金融机构。典当最早称为“质”,《说文解字》意为“以物相赘”。

“以物质钱”。在古代中国,典当业是维持农业、手工业的再生产和解决生活急需的重要工具。随着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达,唐都长安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市场,如柜坊经营收受存款,保管财物,质库经营抵押放款。宋代城市化水平提高,典当成为正式行业,高宗曾下诏:凡开设典当者得授以朝奉郎官衔,并免除捐税徭役,“朝奉”从此成为人们对典当从业者的尊称。明清时代,随着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典当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遍布通都大邑,《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

——据《中国古代金融业》等


请回答:指出古代典当行的主要职能。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典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1-09-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应于1618世纪的欧洲商业革命,一些学者认为1618世纪的中国也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其主要表现为全国五大经济区域的形成以及以十大商帮为贸易主体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发展。而我们如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时期也恰恰是欧洲人因美洲白银的获得和日本人因本国银矿的开采而对中国产品需求急剧增加的时期。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明清社会的白银货币化,明万历年间的“一条激法”和清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就是白银货币化的具体体现。凭借着白银,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但其发展同样受到强大的阻碍,最终难以长成一支独立的力量。

——摘自张丽《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材料二   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向就是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摘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历史影响。分析明清商业革命与欧洲商业革命产生的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2021-09-2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们通过海陆通道进行外贸活动。唐宋至元,海上贸易日渐兴盛,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外贸城市。明清时期,借助国内经济、市场,外贸进一步发展.郑和下西洋把贸易区域扩大到波斯湾、红海及东非沿岸,但这种官方贸易逐渐式微,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的普通民众“一叶之舟,率得厚利",甚至形成了王直等实力强大的民间贸易集团;广州在全国贸易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澳门等城市也成为重要的外贸口岸。菲律宾的马尼拉等地形成了新的贸易中转站。中国主要出口纺织品、瓷器、茶等,换回各地特产和大量白银。18世纪以后,中国海外贸易最终衰败.

——摘编自杨瀚球《十五至十七世纪中西航海贸易势力的兴衰》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欧洲贸易网中,意大利威尼斯等城市的地住不断下降,而里斯本、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地则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随之,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直接联系、西欧资本主义主导的统一市场。荷、英、法等逐渐形成近代国家,政府重视商业和外贸,支持、参与民间建立一批新型股份公司,国家给予公司种种特权,支持其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其中包括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

——摘编自李壮《15世纪以来欧洲列国与中国经济政策分野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外贸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前后西欧外贸发展与中国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外贸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促进外贸的健康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统治者反对对外贸易,建朝以后的142年里,朝贡贸易是唯一的合法外贸途径。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除宣扬国威外,大量采购西洋(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印度洋地区)物产亦是重要目的。1509年,明廷开放广东开展特定的民间贸易。1514年,葡萄牙人来到中国并逐渐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1567年,朝廷开放福建省一港口供中国商人对外贸易并对进口贸易征税。之后,西班牙、荷兰、英国商人相继东来。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活跃,逐渐形成了以闽粤为中心、澳门为核心的亚太经贸网络,中国的瓷器、茶叶等物品大量流向西方。中国的商人、工匠遍布南洋各个群岛,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摘编自【美】易劳逸《家族、土地与祖先:近世中国四百年社会经济的常与变》

材料二   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差异导致的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和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国内各地区间的不同比较优势,使得国内地区间贸易的潜力巨大。中国曾经有过发达的海外贸易活动,但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中叶以后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021-09-04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市镇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前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和交通也迅速发展起来。所有政治性城市都在程度不等地迅速增强其商业功能,例如京城长安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外商云集,“胡风”甚盛。此外,当时各大城市和州以及多数县的治所都设有“市”。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流向城市的大量游民,又成为雇佣工人的后备队伍。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朗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指出唐前期商业发展的基础,概括其商业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江南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市镇兴起的原因。
2021-09-02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2015年年底,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正式成立,体现出中国尝试在外交战略中发挥资本在国际金融中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远距离贩销的结果。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正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当时,欧洲人的东来,刺激和吸引东南沿海的商人到南海诸国自由贸易,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商人的贸易,均用银钱易货。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一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1/3的白银,总数达到2亿两。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人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当时,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英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二战期间,罗斯福设想的“世界蓝图”之一,就是战后建立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的生产设施与资源开发。固定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贸易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到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行市场配置,国家定价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国的进出口总值占世界8.73%,居第三’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对外投资2012年同比增长17.6%,创下了878亿美元的新高。而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教师用书《历史·必修2》、人民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采取的金融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国际货币制度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历史条件。
2021-08-31更新 | 399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类型货币名称始末
金属货币宋钱第一代为北宋的宋通元宝,此后一直铸币至南宋来年。
纸钞后蜀交子北宋初年曾于四川地区所流行的票据和纸币,宋太祖曾下令回收,改以铁钱使用。
金属货币铁钱宋太祖曾下令回收交子,改以铁钱使用。至1023年,南宋政府发行纸币新交子,铁钱进而被交子取代。
纸钞私交子天福四年(1020年),地方政府益州知州寇城一度下令取缔交子,并将交子铺封闭。天董元年(1023年),中央下令交于铺停止度行交子,已发行的交子全部回收。
纸钞官交子始于天圣元年(1023年),终至宝信四年(1256年),改钱引为四川会子。
纸钞四川会子宝佑四年(1256年),原北宋的官文字改制为四川会子。
纸钞关子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通行的一种暂时性纸币,有司国癸州屯兵,请格办合月钱。而路不通舟,钱重难致,乃通关子付癸州。
纸钞临安会子(东南会子)南宋时的纸币,绍兴三十年(1160年)于临安首度发行。于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终结。被“见钱关手”所取代。
纸钞“见钱关子”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丞相贾似道发行“见钱关子”,后被光钞所取代。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两宋时期货币发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货币不断改革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