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诏庄宅口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买,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并用。违者科罪。材料反映唐朝
A.贞观之治局面
B.开元盛世局面
C.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业的发达
2019-11-0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提升复习卷: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于
A.唐代
B.北宋
C.明代
D.民国初期
3 . 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2019-09-01更新 | 204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

——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

材料二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
(2)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
(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
6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处,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C.出现纸币“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已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沂源县也成为民间文学类“牛郎织女传说”申遗成功的两个县份之一。


材料二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三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郎织女传说”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商业的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末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朝“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清)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的隔绝于世,并因此端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

材料三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

——(美)库思《中国30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及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出现了:
A.地域性商人群体
B.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独立经营的大商人
D.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朝中后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杭嘉湖、苏松太地区,出现了要从区域外的湖北、江西、安徽等产粮区输入大米的现象,每虽无论丰歉,外省客米来售者,不下数百万石。这反映出
A.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分工
B.新的生产关系雏形初现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