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北宋东京因袭后周,从开始即没有封闭的里坊。以坊巷为骨架的城市面貌颇具特色,皇城正南的御路两旁有御廊,允许商人交易,州桥以东、以西和御街店铺林立,潘楼街亦然。这反映了
A.商业区奢靡之风盛行B.市已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主要街道成为繁华商业街D.市开始发展为常设的商业区
2 . 唐代洛阳城中的市多靠近漕渠,水路运输极其便利;南方的一些城市,扬州、杭州等地,也是商业繁荣的地区。荆南首府江陵,号称“全楚奥区,荆衡重地,凑舟车之都会,控湖岭之要冲”。这体现了(     
A.大运河沿岸经济繁荣B.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C.坊市制度的逐渐瓦解D.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2022-12-12更新 | 408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浙江专用)
3 . 在清代,“漕河全盛时,水手、纤夫……藉此为衣食者不啻数百万人”。政府对漕船携带商货的限制不断放宽,数额逐渐增加。水手携带的梨、枣、蔬菜之类“沿途不无包揽兜买,凡于城一市镇店货物辐辏之所,希图逗留,揽载买货”。这反映了清代漕运(       
A.顺应了经济重心的转移B.有助于带动沿岸经济发展
C.导致了抑商政策的废弛D.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2023-03-21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4 . 观察下表,可以从中得到
中国古代商业空间形态的变革
代表城市西周王城唐长安城北宋东京城南宋临安城清北京城
形态体现线网络空间
商业空间形态变革历程物物交换形成最初的市,规模小,数量少,在城市形态结构中并不十分重要从依附于宫在到独立为里坊制的城市结构,位置灵活,数量增多商业形式多样化,不断突破"市”的城市形态结构,侵街形成开放街巷经济发展空前繁荣,多种形态综合形成遍布城中的复合商业网络体系用地紧张,矛盾加剧,商业建设繁荣发展,极大改变了市形态和天际线景观
A.城市经济功能逐渐增强B.民居和交易场所没有界限
C.城市规划突出商业网络D.商业空间极注重节约用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了配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从而形成一日两餐的饮食制度。但这一制度在宋朝改变为一日三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宋朝坊市制度的改变B.夜市的发展与繁荣
C.海外贸易的影响D.民众奢靡风气日盛
6 . 下图为元大都平面示意图。它可以用来说明元朝统治者(       
A.实行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B.接纳了中原的文化传统
C.重视商品经济与对外贸易D.沿用宋代中枢运行机制
7 . 唐宋时期,交易场所的“市"与举办宗教、体育、临时性交易等活动的“场"逐渐结合趋同,作用与含义也逐渐合。这表明
A.经济发展拓展了社会公共空间B.政府已经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市的发展侵占了场的活动空间D.市、坊的空间与时间界限被打破
2021-08-01更新 | 332次组卷 | 9卷引用:2020年1月浙江历史高考选考真题
8 . 城市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大型聚居地,其设计与建设均和人类社会的生产水平、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工记》记述周代王城的规划:“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

例如唐长安城里,街坊内规划建设成井字街,内部还有小巷子,都是弯弯曲曲的,那个时代叫“坊曲”,广大居民只能住在这个“坊曲”里。……长安城大街上没有商店,两旁都是官署、衙门、寺院、庙宇等。

——张驭寰《中国城池史》

材料二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

——【美】巴里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王城规划的设计理念,并分析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宋代城市建设出现的新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城市化早期存在的问题,概括19世纪以来巴黎城市基础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2-05-2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10-12世纪前后,中西方封建社会的城市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两者呈现了不同的特点,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北宋末年,杭州只是大运河的一个终点,但在南宋(临安成了它的都城)它成了运河南端的起点。通过这条水路,周边广阔的内地农产品和其他商品被运到了杭州。各地的造船工场给运河提供了船只,使运河成为高效的船运系统……(由于宋代统治者特别重视商业)市场逐渐扩展到了整个京城,商贸的繁荣几乎是不受限制的。杭州城的作坊、市场和家庭企业的发展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马可·波罗认为杭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哈佛中国史宋的转型》

材料二   具有市民特权那种意义的西欧城市,确实是西方以外任何地方所未有的。在中世纪的西欧,市民意味着有--定的政治权利,而城市有着自己的法律和法庭并享有不同程度的行政自治。西欧中世纪城市最重要的标志不是城墙,也不是钟楼,而是相对于庄园农奴制而言的自由劳动的特权。虽然中世纪城市仍然属于封建社会的一部分,但它对于建立在庄园经济基础上的贵族封建社会,更多的是一种离心力量。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迫使--切民族一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一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一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杭州城的地位。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杭州城在当时得以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点。结合所学,解释西欧城市对封建社会而言是一种“离心力量"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试以重大历史事件指出《共产党宣言》肯定资产阶级的历史依据。以1840年一1919年间的大事件为例说明中华民族如何试图按照“资产阶级”的面貌“创造出一个世界”的?
10 . 城市是历史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祐二年(1087)十月,泉州港正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出于生存的需要,南宋统治者放宽了对工商业的控制,鼓励发展工商业,使得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历史上顶点。由于经济的兴起,城市化进程也有所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有宋一代,科学技术成果极为丰富,航海技术也相较以前有所提高,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发展到新的高度。由于南北陆路和东西陆路的交通断绝,南宋的大致方针是向北防御,向南发展。因此,面向东南海陆发展与东南亚等国的关系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而作为海上对外交往中心枢纽的泉州也应时兴起。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泉州港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指出宋代“南北陆路和东西陆路的交通断绝”后海路转趋于发达的两条路线。

材料二   至道光四年(1824),“高家堰大堤溃决,冲毁运道,运河水量激减”。清江浦南北一带“运河底高已达一丈数尺,两淮积淤宽厚,中泓如线。向来河面宽三、四十丈者,今只宽十丈至五、六丈不等;河底深至五、六尺者,今只存水三、四尺,并有深不及五寸者。舟只在在胶浅,进退俱难。”道光五年,黄河再次发生大水……运道淤塞严重,漕船纷纷搁浅于泥淖之中。然而,漕运维系着京师的粮饷供给,道光帝也不得不发布上谕,议行海运。其实,此时实行海运已完全具备相应的条件。一是较元明时期,人们对海道的熟悉程度大大提高,对于海洋航行知识了解的也更多;二是交通工具的改进也使得海运的风险大为降低。……道光帝由于得到了琦善等封疆大吏的支持,遂决定实行海运,批准了他们的奏请。

——《清江浦兴衰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江浦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城市兴衰的认识。

材料三   像伦敦这样的城市,就是逛上几个钟头也看不到它的尽头,而且也遇不到表明快接近开阔的田野的些许征象,——这样的城市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东西。这种大规模的集中,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他们把伦敦变成了全世界的商业首都,建造了巨大的船坞,并聚集了经常布满太(泰)晤士河的成千的船只。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伦敦成为“全世界的商业首都”的必然性,并指出伦敦城市化早期进程的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