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货币发展图样

材料二 “邸店者,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处为店”。柜坊是由邸店衍生出来的,它经营的业务是代客商保管金银财物,收取一定的租金,商人需用时,凭帖(相当于支票)或信物提取,为最早的银行雏形。
中世纪的欧洲,众多国家林立,国家及城乡之间的商品交换通过定期集市进行。当时的欧洲货币种类繁多,伪币横行,于是,就出现了专门鉴定、估量、兑换货币为业的钱窗,称为兑换人。需要现款的商人可以向兑换人借款,按期票规定的日期归还,并付给利息。这样,兑换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银行家。信贷业务开始发展起来。
材料三 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 到1700年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l)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货币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和欧洲古代银行形成初期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河南中原学术联盟高考仿真模拟(一)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据文献典籍记载,汉代出现了大量以出产地命名的特色商品,如鲁缟、齐纨、蜀锦、济南剑。西北出土的肩水金关汉简和居延汉简里也出现“河内甘两帛”“广汉八稷布”等字样。此现象说明了
A.商品跨区域流通得益于国家统一B.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兴盛D.西北地区手工业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魏晋时期社会经济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竟湿谷以要利,作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而不能禁也。《晋书·食货志》
(北魏孝文帝时)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魏书·食货志》
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谢灵运《山居赋》
A.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
C.政府垄断商业经营活动
D.商业发展呈现衰退趋势
4 . 城市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央,沃野千里,山环水抱,古代文献上把长安的地理条件概括为:“因奉之故,资甚关,膏腴之地”,“阻山带河,四塞以为国”。自周秦以来,关中农业生产发达,农耕文化发展迅速,是秦在关中平原中部开拓耕地和兴修水利的结果。西汉王朝定都长安,总计227年。这些为长安城成为当时最大的消费性城市创造了条件。

一摘编自王翠萍《西汉长安城的布局特色》

材料二   原本中国古代的城市以城为主,纯粹体现工商贸易功能的市镇,要到唐宋之际才出现,而明朝中后期是一个高峰。尤其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的许多著名市镇,都是在那时形成的。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使得农业人口与手工业和商业人口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城市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明显经济职能的城市在增加。到清朝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刘克、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汉长安城成为“最大的消费性城市”的条件。
(2)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新变化。简要分析新变化对文化领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贾谊曾上书汉文帝,日:“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重,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今驱人而归之农,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伎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言皆趋农作,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据此可知,当时(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经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
C.商业活动较为兴盛D.重农抑商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先秦至汉盐价变化表,据此表可知表1
齐国、秦国汉文帝汉武帝东汉
100钱/石120-150钱/石300-1100钱/石400-8000钱/石
A.国家控制经济的力度增强B.秦汉时期的通货膨胀严重
C.汉代的经济逐渐恢复发展D.秦汉人口有较大规模增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令将盐铁转属大司农管理,规定民间不许再私自煮盐冶铁,也不许私自贩卖盐、铁;公元前81年,汉政府颁布法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商业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B.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C.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统计,先秦文献中涉及商业管理类的词有57个,《史记》《汉书》中仅有31个。汉代关于商业管理的词,绝大多数都是新产生的,如“平准”“均输”“专卖”“算缗”等,只有少量先秦的词得以保留,意义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了汉代
A.国家经济政策调整B.社会正统观念发生转变
C.城市经济职能增强D.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9 . 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的商业政策主要是A: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B:        
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的时期是C: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被称为D:        

(2)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综上所述,商业的活跃对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2020-12-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18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狩三年(前120年),武帝任用齐地的大盐商东郭咸阳和南阳的大铁商孔仅为大农丞,领管盐铁事。次年,二人奏请把煮盐、冶铁及其贩卖的营业全归官府经办,并规定如有私自煮盐、冶铁的,处以(钛左趾)的刑罚,并没收其器物。从此,获利最厚的盐铁业全归官府经营,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元丰元年(前110年)出身于洛阳商人之家的桑弘羊又以搜都尉领大司农,继任掌管全国盐铁事业的职务。

——摘编自杨翼骧《秦汉史纲要》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由于对于商业和商人的认知和前期相比逐渐发生着变化,国家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对于商业政策和政治政策的调整,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安排采取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宋代官府越来越多地退出商品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空间让渡给民间,使整个商人阶层开始有了活跃的政治、经济空间。

——摘自王志立《宋代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影响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