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盐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商品和战略性物资,因此,各时代的政府对盐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中期,大力推行“榷盐法”,将过去的官运、官销的专卖制改为就场专卖制。其主要内容是,食盐由盐民组织生产,官府统一收购,然后加价卖给盐商。这些盐商运输到官府指定的经销店出售。官府控制了食盐的货源,掌握了批发环节,盐商也无法从中获得暴利。到了两宋时期,盐业流通被官府严格控制,划分销盐区域,实行销界政策,不同产区的盐限制在某一区域销售,不得逾越。

材料二民国初年(1913—1920)年盐税收入示意图

注:1913年2月,北洋政府按照“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原则整顿盐税制度;净税收入是指税入总和扣除征税成本;中央收入指北京政府扣除归还外债和地方截留后的直接盐税收入。

——刘经华《民国初期各大盐区改革绩效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盐业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初年盐税收入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7-10-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疆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处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会为了经商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   哥伦布之后所发生的的历史,不啻一个新世界的形成,这是两个旧世界相互碰撞的结果。到16世纪80年代中期,大帆船贸易兴起还不到10年,月港(今属福建漳州地区)已经是全球最重要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如今的月港已经变成了一个毫无特色的工业化时代的郊区。唯一遗存下来显示其昔日辉煌的是一座三层的六角形塔楼,不久前我去参观时,塔里到处可见流浪汉住过的痕迹:肮脏的毯子、空的方便面包装袋和色情杂志。站在塔顶,我只能看到一间印刷厂、冒烟的垃圾堆和长长的矩形菠菜田与烟草田。编年史上描述的舢板船“鳞次栉比”的码头,几乎都已经空了。只有地理形态没有改变:海港外是台湾海峡、台湾以及南海。

——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航海时代之后,中国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对我们有何启示。

4 . 材料 粟特和回鹘是两个古代的西域民族,粟特人借助地处东西交通要冲的有利条件,构建起盛唐时期庞大的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网络,把陆上丝路贸易推向了高潮。安史之乱后,形势动荡,战争频发,粟特胡商被迫舍产弃业。而“安史之乱”中回鹘助唐讨伐安史叛军,“上接以优恩,结为兄弟,朝奏使皆道出回鹘″。回鹘得以控制东西交通的命脉,在中原内地也取得了许多特权,包括在长安的绢马贸易,自756年起的80余年间,回鹘共向唐朝倾销了上百万匹马,换回了2000多万匹丝绸,这些丝绸都转运西方销售,获利颇丰。由于回鹘在内地享受着唐朝宽容忍让的民族政策,一些粟特商人开始以回鹘的名义谋取商业利益。当时的马绢交易中有不少粟特胡商参与,成为回鹘汗国的贸易代理人,在与粟特商人一起经营的过程中,原来以畜牧为生业的回鹘人逐渐具备了从事商业贸易的基本素质并日益成熟。除了从绢马贸易中获取利润外,茶叶也成为回鹘人经营的丝路商品。《新唐书·陆羽传》记载:《茶经》成书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

——摘编白杨蕤、王润虎《略论五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的几点变化》


(1)棍据材料,概括唐代西域商人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西域商人活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完成下列问题。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结合材料概括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