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

材料三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中期)……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中唐以后,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扬州最繁华的街道“十里长街市井连”,到了晚上,“夜市千灯照碧云”,一派繁华景象。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代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表明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实施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代“市”的基本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城市第一层级是在全国市场体系网络中具有中心或枢纽意义的大都市,如长安、洛阳以及唐中叶以后的福州等。第二层级是覆盖较大区域性市场的中心城市,如成都、广州、幽州等。第三层级是具有辐射、吸纳周边市场的州县治所。隋唐时期,一大批商业都市脱颖而出,形成为都市群,进而构成了一个四通入达的商业网。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商业新发展的表现,说明它没有推动中国走向工业文明的主要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一唐代对于市的设置,有明确规定景龙元年十一月敕: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依据唐市令的这一规定,唐代的市可分为四个等级,即都市、府市、州市和县市。都市,通常指西京长安、东京洛阳的市。长安有东西两市,洛阳有南北两市。同时,唐代在各级市均设有专门管理市场的官吏。

——摘编自武建国《唐代市场管理制度研究》

材料二   入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这种空间结构的呆板性和落后性,故而坊市界限被打破,街衢两旁商店林立,店铺“侵街”的现象屡次发生。宋人普遍意识到“行商坐贾,通货殖财,四民之益也”,在思想领域引起“功利主义”的产生。越来越多的农民或主动或被动的进入市场。兼做小商贩,官僚士人也参与商业活动,甚至寺院僧尼经商也普遍化。许多上层士人“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才之多少。”

——摘编自胡建华《宋代城市场管理简论》

材料三   明清时期,政府改革赋税制度,从而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增加农产品产量,还引进高产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等经济作物,并且出现农业作物的分区,农产品逐步向商品化模式发展。手工业领域开始出现了手工作坊,打破以往“男耕女织”的生产局面,并且出现劳动分工现象,为创造更多的社会商品提供了契机,这对促进手工业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商业领域,随着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市镇经济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和区域性的商业中心。

——摘编自姚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市”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4 . 材料一   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巽、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

——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等

材料二1902年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音yan chi,即美丑),均可。——《近代中国最早的征婚广告和新式婚礼》

——摘编自张志永:《1950年<婚姻法>与华北农村婚姻制度的鼎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指出由唐入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婚姻观念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5 . 史学家赵俪生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概括为三个拐弯。其中的“第三个拐弯,发生在公元8世纪之末,绵延至第9、第l0世纪。它冲破自然经济的锢闭,是货币交流逐渐增多,商业、手工业逐渐发达的一个转折点”。这一观点强调
A.经济政策的延续性
B.经济发展具有区域性
C.经济发展的活跃性
D.经济形态的突破性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唐置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判官多至数十人……(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朝廷)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民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摘编自《旧唐书》《唐会要》、(宋)洪迈《容斋随笔》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种经济类型?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经济类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的特点。概括明万历年间苏州丝织业呈现出的新现象。
2018-04-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把丝和丝织品送给了出使诸国,而后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远及中亚。汉至唐初,交往以“敦睦邦交”为主,逐渐建立起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府等军政机构,实现有效的控制,曾出现“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盛况。“安史之乱”后陆路渐趋衰落。中唐至两宋时,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尤其在两宋时,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通达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政府还在广州、泉州、明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法,不许官员经营海外贸易、买卖外商货物。此时市舶贸易分官营和私营,以后者为主。进出口货物达400种,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宋代市舶贸易税成为财政的重要收入,一度占国家总收入的20%。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以中唐为界,概括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变化

材料二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普遍降低了国际贸易壁垒,除了一些商业集团对于降低关税的通常压力,以及先是推动着拿破仑三世后来又推动着普鲁士政府寻求通过签署条约使贸易更加自由化的政治考虑以外,贸易条约的签署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乐观主义情绪,以及政界和学‘术界对于国际交换学说的接受。正是经济的迅速扩张、对增长和繁荣的普遍乐观说服了各国和人民放弃保护措施,将控制换成了自由,乡土观念换成了普遍主义,固守传统换成了坚持变革,将闭关锁国的安全换成了开放世界的危险但有潜在利润。

——摘编自H.J.哈巴库克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各国间从“闭关锁国”到“开放世界”转变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出现了大绢丝、小彩头、丝锦行、绢行、米行、生铁行等行会名称。诸行设行头,《周礼注疏》载:“肆长,谓一肆立一长,使之检校一肆之事,若今行头者也。”行头的责任是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有时行会还要协调官府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宋代的“行”也称作“团”,“不以物之大小,皆置为团行,虽医卜工役,亦有差使,则与当行同也”。如纺织业中有了独立的染坊,染色行业中因为夹缬新工艺的出现,于是有了专门从事雕造花缬的技工。之外,还有刻丝,刺绣等新工艺行业的出现等。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901年,清王朝提出了振兴实业的政策,但绅商领袖和商务官员之间缺少联络,难以适应对外商战的急剧升级,建立商会便提上了日程。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1903年清廷设立商部,之后颁布《商会简明章程》.但振兴工商政策遭遇了不少地方官吏拒不执行,拖延应付等障碍。商部上奏朝廷,并向全国商人发出了建立商会的号召。1904年5月,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正式改组为上海商务总会,并在1905年联合21处商会发起“抵制美货”运动。到1906年,全国范围内共成立商务总会30处,商务分会147处。

——摘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行会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商会的变化及原因。

9 . 城市、城镇的发展,反映出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洛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城市,西晋后一度衰落,北魏统治时期洛阳再次走向兴盛。


(1)依据示意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指出北魏孝文帝时期洛阳城兴盛的具体表观。运用所学分析此时期洛阳城兴盛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唐置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判官多至数十人……(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朝廷)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民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摘编自《旧唐书》《唐会要》、(宋)洪迈《容斋随笔》


(2)依据材料二,提炼反映唐代扬州经济状况的信息。结合所学,依据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   


宋至明清江南市镇数量

(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
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
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外,大都是重要
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
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
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
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的特点。概括明万历年间苏州丝织业呈现出的新现象。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史中每个朝代的发展都各具特色,可以通过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个朝代的发展特色和脉络。例如: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秦,崇文抑武的王朝——宋,铁骑踏出的强悍帝国——元,万里长城拱卫的文明——明,盛极而衰的天朝上国——清等。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唐朝的发展特色,并用相关史实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7-11-09更新 | 232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