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汉书》


(1)材料一所示的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的?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图中所示的中原汉族为什么迁往江南?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2 . 图1、图2,图3分别是唐代、北宋、南宋进士籍贯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指出图1进士籍贯分布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因素。
(2)比较图1和图2、图3,说明宋代进士籍贯分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3 . 下面两图分别为现代学者研究的唐朝主要诗人及宋朝主要词人在现代地图上的分布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比较两图,提取一项有关唐宋诗人(词人)分布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 .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代、唐代、明代)的治水活动(含水利工程)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整理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根据以上三图治水活动分布信息,判断各图对应的朝代,并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图2分别是我国唐代和宋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分别提取图1、图2的经济信息,指出唐代和宋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宋时期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都城

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
咸阳长安洛阳长安长安长安开封杭州北京初为南京,后移北京北京

材料二   1、图2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的人口密度图。

——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材料一表格内容,围绕“定都”这一主题,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予以解释。(要求:问题须具体明确,解释须史论结合。)
(2)分别提取材料二中图1、图2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0-11-03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古建筑遗产在所属历史时期的空间分布,可以折射出该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空间与强度。甲、乙、丙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隋唐、宋元、明清)的古建筑遗产空间分布核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陈君子等《中国古建筑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分别提取甲、乙、丙的古建筑遗产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0-12-01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威海文登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地图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以下两幅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汉唐手工业分布示意图,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2020-10-27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9 . 下列三幅图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唐、宋)的治水活动分布图。图中的数字代表该时期该地区能统计到的治水活动总次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治水活动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0-10-01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安史定后,有魏生者……因避乱,将妻入岭南……天宝末,禄山作乱,中原鼎沸,衣冠(喻指官僚地主)南走,真如辗转流寓于楚州安宜县(真如、安宜均在今江苏境内)。

——《太平广记》

材料二 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中间畿内(指洛阳附近),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卞(今开封),达于徐方(今徐州),北自覃怀(今河南沁阳一带),经于相土(相州),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材料三 唐江南九州户数表(单位:户)

州名苏州鄂州洪州饶州吉州衡州邵州泉州汉州
开元
户数
68 09319 19055 40414 06234 38113 51312 33030 754477
元和
户数
100 80838 61891 12946 11641 02518 04718 00035 571889

——《元和郡县图志》(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三中历史现象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历史现象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历史有何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