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重农抑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3 道试题
1 . 汉朝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当官,向商人加倍征税。这体现的政策是(     
A.工商皆本B.抑制商业C.无为而治D.重义轻利
2023-03-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朝统治者奉行“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以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这一政策(     
A.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B.巩固了天朝上国的地位
C.阻碍社会的进步与转型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2023·河南·模拟预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每个时代都有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思想和价值观。“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它们又是这个历史时代的重大见证。如表为明代中后期几位人物的言论。

言论人物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何良俊(戏曲理论家)
四民之业,惟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农贾。王来聘(商人)
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张居正(致治家)
窃闻先王重本抑末,故薄农税而重征商,余则以为不然,直壹视而平视之耳。日中为市…盖与来帮并兴,交相重矣…商何负于农?汪道昆(文学家)
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县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王阳明(思想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01更新 | 52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北朝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这段话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是
A.鼓励民众经商B.倡导中央集权C.重视农业生产D.主张唯才是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
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
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
2021-12-27更新 | 4845次组卷 | 4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明代的《何氏家训》要求,“男子要以治生为急,于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清代的《顾氏家训》告诫后世子孙,“士农工商,须专一业”,还特别规定,对于习贾者,宗族同样给予资助。这反映了当时
A.传统社会结构不断解体B.四民等级观念的固化
C.经济发展导致观念变动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7 . 西汉利用均输、平准机构,建成了一个遍及全国的商业网,消除各地价格差异,由此出现了“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结果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这体现了西汉政府
A.实行重农抑商以维护统治B.为商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C.试图淡化区域经济的差异D.旨在强化市场的监管力度
2021-11-04更新 | 1066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农业生产对政府政策起决定作用
B.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2021-06-27更新 | 505次组卷 | 28卷引用:【校级联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一中、阿城二中、宾县三中、尚志五中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文帝允许民众入粟拜爵,“农末俱利”,“天下殷富”。汉宣帝时,“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日常平仓。民便之”。据此可知汉代
A.重农政策削弱了商贾势力B.坚持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
C.强制调控推动了社会发展D.政府适度干预影响农业生产
10 . 《管子·治国》里说:“末作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国富。”“今为末作奇巧者,……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这反映出
A.当时农业主导地位开始动摇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削弱
C.重农抑商政策具有历史渊源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