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大庾岭商路位于江西大余县。自隋唐以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运河—长江—赣江—大庾岭—广州,特别是明清时期,这条被称之为“京广大水道”的流通路线成为全国漕运和南北货物对流的运输线。非凡的历史条件使大庾岭商道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干线。“非凡的历史条件”指的是
A.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措施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西方的殖民侵略
D.江西商品经济的繁荣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方式;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阶段过渡。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陨落》

材料二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啥奏着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近代前夜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也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材料二中“悠闲的田园慢板”反映的是中国怎样的生产模式?西方“全新的时代”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
2019-05-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海外扩张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中叶以后,各阶层投身于违法的海上贸易已成为东南沿海地区的一种风气。这些人中,不仅有一般贫民百姓、流氓棍徒等失意之人,更有许多富家地主、巨姓大族,他们禁不起海上贸易中高额利润的诱惑,纷纷投资于这一新兴行业。这一现象表明
A.商人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B.经济政策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
C.海外贸易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
D.市场需求改变着农村经济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这表明
A.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B.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C.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
D.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明中后期,因外国贡使日益增多,朝廷恢复了洪武年间一度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广东广州设立的三个市舶司作为安顿之处,泉州名“来远”,宁波名“安远”广州名“怀远”。郑和下西洋时流落在外的中国流入,或受感召,或被强行遣回。明廷的这些措施
A.有利于中国商民在海外发展
B.政府的海洋意识在逐渐加强
C.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开始
D.导致民间海外贸易削弱萧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帝给英王乔治三世回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
(3)根据材料三,从乾隆帝回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
2019-04-12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蒙山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
A.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
B.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
C.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
D.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
10 . 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维护外商经济利益
C.重视海关税收征收
D.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2019-04-08更新 | 252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