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22-23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船队必须持有礼部颁发的通行证,才可以在市舶司所在地的港口上岸,一面进行贸易,一面等候朝廷的入京许可。一旦获得许可,船队便在官员护送下前往京城,下榻会同馆。(船队)在向朝廷递交国书、贡献方物后,携带的货物才可以在会同馆附近进行交易。”该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贸易B.唐朝汉志商道贸易
C.明期的朝贡贸易D.晚清通商口岸贸易
2 . 清代外销瓷大部分是根据欧洲市场的需求定制宗教题材或家族纹章的瓷器,大约从康熙晚期开始,订购商大多只从景德镇购买白瓷,在广州指导监督画工完成图案绘制后烧制出釉上彩绘瓷器,形成融汇中西特色的广彩瓷器。由此可知
A.瓷器销售被十三行所垄断B.外商管理政策影响瓷器制作
C.广彩瓷器是官窑瓷器代表D.交通条件造成对外贸易不便
2022-06-05更新 | 1942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备考必刷题(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嘉靖三十四年,金都御史张濂上疏:“臣颇知海寇始木,始以海禁乍严,遂致猖獗……相机稍复海市之旧,不惟散已聚之党,而滨海穷民假此为生,又足以收未溃之人心。”这表明
A.海寇的出现导致海禁的推行B.当时出现开放海禁的思潮
C.政府意识到海禁的种种弊端D.海禁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现代著名学者在他的一部论著中从六个方面论证了晚明(15731644)出现的大变局。该论著的目录大致如下,事实上晚明时期国家的许多方面的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录
第一章“海禁—朝贡体制”的突破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的贸易浪潮
第三章江南市场: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五章西学东渐与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第六章新气象:文人结社与言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以“晚明大变局”为主题自拟一个题目进行论述。(要求标题具体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雍正年间,朝廷颁旨同意两广总督严禁海运的奏请。海运贩茶至暹罗的福州民间商人立即向闽海关衙门呈明其利益诉求,表示不愿封海。朝廷认为“暹罗(泰国)等国入贡有年……骤见禁止,势必心生疑惧”,如果停止海运,“无业穷民,转致无从约束”,裁定“仿照旧例,准其装运出洋”。上述情况表明
A.清朝从雍正开始逐步放弃海禁政策
B.清朝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
C.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成为普遍现象
D.雍正时期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6 . 清朝初年,为防范与清朝抗衡的郑成功,曾下令禁海,停止一切海上贸易,实行“海禁”。清朝收复台湾后,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恢复海上贸易,分设闽、粤、江、浙四个海关,与外国通商。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只留广州一关,强制推行“公行制度”。这表明清朝前期(      
A.实行与明朝相同外贸政策B.对外贸易实行限制政策
C.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D.一口通商取代朝贡贸易
7 . 1683年,清廷复准福建、广东,许用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出海贸易,并设满汉海税监督各一人。这一政策
A.限制了朝贡贸易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解决了满汉矛盾D.促进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8 . 17世纪晚期,清政府相继在东南沿海一些地区设置海关,其主要职责是“执掌水陆通商货税”,同时还负责外贸管理、稽查船只及走私物品等。清政府规定,一切商民货物,俱由海上船运,赴(海关)监督纳税。这表明当时清政府
A.逐渐实施有限经济开放政策B.严守重农抑商政策
C.重视开发利用海上丝绸之路D.力图开拓东南海疆
9 . 1394年,明太祖下令:“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严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这反映出明太祖禁止私海外贸易旨在
A.活跃国内商品经济B.安定沿海社会秩序
C.防止外来思想渗透D.加强官方贸易垄断
10 . 1757 年,清政府认为“浙民风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从此直至 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前,广州就成为西方国家从海路进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史称“一口通商”。当时广州所有进出口货物都经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十三行”买 卖。清人曾作诗描述十三行:“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清政府关闭江浙闽三海关是海禁政策的开端
B.十三行的设置表明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C.丝织品是十三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D.白银外流是当时对外贸易的重要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