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7 道试题
1 . 康乾盛世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和交往中设置种种禁令,如严禁硝磺、火药、铁器外销,外商到达中国口岸必须卸下武器,不能让外国商人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文字等。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闭关锁国的狭隘心理B.天朝大国文明的优越感
C.保护中华文化的责任D.担忧统治权威受到挑战
2 . 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指定广州、宁波、漳州、云台山四地为通商口岸,进行中外贸易。1757年,乾隆颁布《防范外夷规条》,关闭了宁波等三口,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清廷外贸政策的这一变化
A.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B.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进程
C.加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防D.成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初期开放的对外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兼收并蓄”。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还是对外交往等方面,始终贯彻这一“兼收并蓄”的思想,表现出一个强大的并且有着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文明的帝国的胸襟。这不仅给唐王朝本身带来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利益,而且对以后的中国的历朝历代及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瑞涛《唐朝初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王朝“贵华贱夷”,闭关锁国,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据陈小军《简论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初年与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初年与清朝前期对外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与国外的商贸往来历史悠久。实行开放政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则发展,封闭则落后。

材料一   对外开放是使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的重要积极因素。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改变“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的诏令,开放福建漳州府月港(今福建海澄),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税。……“盖富家以财,贫家以躯,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到明朝灭亡前的七十多年里,世界白银的三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世界三分之二的贸易和中国有关。

——摘编自《月港:大明天子的经济改革新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67年前后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 并分析隆庆开关后中国出现贸易顺差的原因。
2022-05-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明朝福建巡抚许孚远认为,“彼其贸易往来,籴谷他处以有余济不足,皆小民生养所需,不可因刖而废屦者也。不若明开市舶之禁,收其权而归之上,有所予而有所夺,则民之冒死越贩者,固将不禁而自止”。由此可知,他主张
A.合理引导来华外商的行为B.支持和发展私人海外贸易
C.设官方机构管理对外贸易D.开海贸易以促进国计民生
2022-04-03更新 | 932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达标历史试题
6 . 明朝政府曾经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这表明当时
A.对外政策发生改变B.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C.海外贸易持续兴盛D.科技发展迟滞落后
7 . 下表为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只)。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厦门舟山广州澳门
康熙三年~康熙六十一年2214505
雍正元年~雍正十三年10380
乾隆元年~乾隆十八年01780
总计23151665
A.广州对外贸易规范有序B.清政府外贸政策趋于保守
C.英国开始减少对华贸易D.雍正年间海患问题更突出
2022-03-22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几年后他们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施复夫妇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施复又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意欲出海牟利,却反被官衙以勾结海盗的罪名强行收押。这个故事所反映的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
①明代丝织业中已有了雇佣生产特征        ②中国经济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手工业者受观念影响缺乏进取精神        ④朝廷的抑商政策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D.①②③
9 . 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者,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由此推知当时的中国
A.倭寇之患与政府政策有关B.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C.商帮力图增加海外贸易额D.商业出现资本主义因素
10 . 学者指出:宋元以来,闽浙沿海出现一些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如泉州,但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些大城市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然而,同一时期的沿海地区却出现了一些规模不大的城市。关于这个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受到倭患影响,沿海城市的商路能被倭寇切断
B.受到西方殖民东南亚影响,海上贸易机能萎缩的结果
C.海禁政策的影响,商业功能被破坏
D.受到朝廷对外政策的影响,正式通商被走私贸易所取代
2022-03-0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