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防备沿海奸民与倭寇勾结,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禁绝了民间一切的海外贸易。在严厉海禁的政策下,民间私人海外贸易被视为非法行径,被迫走上畸形发展的道路,即被迫转入走私和武装走私。隆庆皇帝(明穆宗)被迫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清朝初期政府延续明朝的对外政策,对海外贸易严加限制。康熙时期,自开海禁之后,每年造船出海贸易者,多至千余,回来者不过十之五六,不少人留居南洋。清政府认为“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且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因此于康熙五十六年复行南洋海禁。南洋海禁之后,本来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委顿。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重商主义是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在英国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认为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是国家致富的有效捷径。伊丽莎白一世执政时期,伍斯特1557年贫困人口比例为18%,诺威克1570年贫困人口比例为22%,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的贫困现象更加严重。16、17世纪是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重要时期,新兴的民族国家迅速转入了争霸战争之中,从16世纪后半期起,欧洲战火连绵。而此时的英国在欧洲诸国中显得弱小。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的英国,以国家的公共利益和绝对君权为最高利益,通过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强力推动了本国经济和政治的近代转型,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宫艳丽《论重商主义与英国民族国家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明清海外贸易政策的不同,分析英国实行重商主义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外贸易政策的理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占据渭水中下游地区,这里土质好,灌溉便利,商鞅主持变法,主张治国“能事本而禁末者,富”,秦统一前夕,秦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说:“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齐国多濒海之盐碱地,于是“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管仲改革期间,设工商之乡六,将士、农、工、商并列为国之四民。战国时期,齐国没有实行郡县制,地方行政偏向于分权,商业政策得以延续。

——摘编自周振鹤《假如齐国统一了中国》

材料二   元朝政府曾四次“禁商泛海”,但加起来不过十年时间,元朝大体奉行鼓励、支持海外贸易的方针。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禁海外互市”,郑和下西洋停止后,朝贡贸易走向没落,私人海外走私贸易成为主要形式。1567年,明朝开放海禁,但对船只数目、贸易地点仍有严格规定,并严禁与日本贸易。清朝初年,为消灭郑成功势力,清廷实行禁止沿海人民出海贸易的政策,随着台湾被纳入清廷统治,海禁开放,同时进行又先后颁布了各种管理条例,对船的长宽、载量和可载人数等予以限制。

——摘编自陈高华等《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和齐国商业政策的不同,并概括导致两者差异的因素。
(2)有观点认为,元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是小农经济的必然产物。请表明你对此观点的态度,并结合材料二和元明清相关史实作简要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清开海与禁海之争

材料一   明朝前期实行海禁政策,不许百姓私自下海,只允许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从国外看,海外各国普遍希望获得更多的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沿海闽粤地区,人多地少,百姓以海为生,为了生计和谋求财富,便走上了下海走私的道路。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隆庆元年(1567年),"福建巡抚都御史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在此之前,明朝政府已允许外国商人以私人身份到广东贸易。但明朝的开海贸易仅限于漳州月港,真正适于开展对外贸易的地区并未开放。

——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通史》

材料二   自明中叶以后迄清康雍乾之际,历时200余年的禁海与开海之争,从本质上讲是以闽广两省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与全国主体部分经济结构差异所致,反映到政治上,则是闽广江浙地区的经济利益必然会程度不同地左右着中央关于海禁的决策。明中叶以来,在禁海问题上中央欲禁而不能,足以证明闽广江浙地区经济、政治实力绝不容许漠然置之。而立足于全国而制定的包括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中央政策,为传统的政治体制和文化观念所制约,自然难于兼容东南沿海地方特殊的经济利益,不管出于何种理由,禁海一而再、再而三地定为国策,实在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据。

——摘编自郭成康《康乾之际禁南洋案探析——兼论地方利益对中央决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开海与禁海之争持续多年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三行”产生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广州。清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支持“十三行”的发展,颁布一系列特殊政策,为“十三行”行商走向鼎盛创造了制度优势。在中外贸易大增的环境下,行商以良好的商业精神、开放的心态等,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中抓住机遇,实现了创造财富的梦想,成为了当时最富有的人。同时他们以开放、兼容的姿态面对世界,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等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三行”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一扇门,打开了世界透视中国的一扇窗。

——张剑《清代初期广州“十三行”鼎盛原因探析》第6页共7

材料二   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   机器大工业在促进技术革新、生产发展的同时,还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极大的推动力和加速力,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引起了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工具的大规模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转过来促进了工业范围的扩大……”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它根本地改变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摘编自杨圣明等《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兼论“逆全球化”思潮的谬误》


(1)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十三行”走向鼎盛的因素,简评“十三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7-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初期开放的对外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兼收并蓄”。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还是对外交往等方面,始终贯彻这一“兼收并蓄”的思想,表现出一个强大的并且有着领先于世界其他各国文明的帝国的胸襟。这不仅给唐王朝本身带来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利益,而且对以后的中国的历朝历代及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瑞涛《唐朝初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王朝“贵华贱夷”,闭关锁国,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当时,清朝认为中国是优越和强大的,是世界的中心,四周的藩属邻国以至海外列国是落后野蛮的,应该向中国朝拜进贡。自中外通商以后,清统治者视来华的西人为非我族类的野蛮人,认为应严格加以防范。在这种意识支配下,19世纪初的清朝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仍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并不拒绝与各国交往,只是强调对方必须承认中国为天朝上国,追求名义上的藩属朝贡关系,重视名分礼仪等细节。

——据陈小军《简论清朝对外政策的演变及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初年与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初年与清朝前期对外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
2022-05-27更新 | 302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3年,清政府以统一台湾为由,对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首先,1684年,临近海洋的各个省份纷纷打开海禁,设立了四处海关部门。康熙曾多次颁发圣旨,下令各个关口减少免除外国商船的部分关税,统一各个关口的关税税率和计算税收的规则,外国船只只需要在任意一个关口交税即可,以此刺激外国商品进入我国。

康熙曾多次颁发圣旨,减免外国商船的关税。比如:在1684年就规定,收取关税三成;1685年,在原来三成的基础上再减了二分。除此之外,康熙在船钞(海关税的一种,又称“吨税”)上也给了外国商人非常大的优待,征收外国商人的船钞标准,比本国商人的标准低得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730年。

——摘编自《清史编年·康熙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83—1685年康熙帝外贸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1683—1685年颁布外贸政策的积极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世界强国的力量来源》

时期国家主要力量来源
16世纪西班牙黄金、殖民贸易、雇佣军、王朝来源
17世纪荷兰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法国人口、农业、公共管理、军队、文化
19世纪英国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与信贷、海军、自由主义规范、岛国位置〈易
于防卫)

——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一 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

材料二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


——资料来源: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按照力量来源对上述强国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简要分析18世纪法国的文化如何成为力量来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工业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分析明清以来(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日益衰退的原因。
2022-03-1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格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

——《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尔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途,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

——《清仁宗实录》卷320嘉庆二十一年七月乙卯


(1)概括材料中清朝拒绝英国使团扩大贸易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清朝拒绝英国扩大贸易的原因,并说明你的根据。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022-03-07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进阶学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中叶以后 ,不仅私人海外贸易势力直接冲击着明代的市舶制度,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亦直接瓦解着市舶制度所维系的朝贡贸易体系。明代后期将打击走私贸易的防海机构——海防馆改为肾饷馆,饷税制度的出台是我国关税制度上的一大进步,推动了海外贸易管理由市舶司制度向海关制度转变。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在福建设立闼海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分别在广东、江南两省设立粤海关和江海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又在浙江设立浙海关,从此海关制度代替了历代的市舶制度。海关口岸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贸易中转站,它的设置,为沿海省份开辟了广阔的商品流通渠道,加快了沿海省份商品经济繁荣的步伐。

——摘编 自彭巧红《明至清前期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建立海关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建立海关制度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