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3年,清政府以统一台湾为由,对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首先,1684年,临近海洋的各个省份纷纷打开海禁,设立了四处海关部门。康熙曾多次颁发圣旨,下令各个关口减少免除外国商船的部分关税,统一各个关口的关税税率和计算税收的规则,外国船只只需要在任意一个关口交税即可,以此刺激外国商品进入我国。

康熙曾多次颁发圣旨,减免外国商船的关税。比如:在1684年就规定,收取关税三成;1685年,在原来三成的基础上再减了二分。除此之外,康熙在船钞(海关税的一种,又称“吨税”)上也给了外国商人非常大的优待,征收外国商人的船钞标准,比本国商人的标准低得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730年。

——摘编自《清史编年·康熙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83—1685年康熙帝外贸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帝1683—1685年颁布外贸政策的积极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大肆用兵拓边,汉朝前期七十来年的积累,没几年打了个底朝天。于是改变政策,先是实行了盐铁官营,从盐铁专卖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又采取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就是国家采购、国家经销;平准就是根据市场情形,设立专门的机构,贱买贵卖,平抑物价,垄断经营。还推出了“算缗”与“告缗”,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车船税,鼓励告发瞒报家产的行为。

——摘编自张吾愚《千秋功罪桑弘羊》

材料二:中国在清代很长一段时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乾隆帝在其《救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曾还认为“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英国人也觉察到这一点,他们说“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奢侈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政府绝对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外贸易。”

——摘编自金卫星《中美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的具体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
2022-05-1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曾断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   1953年-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指引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支持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结合所学,指出清朝短暂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53-1956年和1978年后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实行的不同政策,并指出中共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进行的探索。
2021-12-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边疆治理与海洋权益

材料一   西汉时期,大臣晁错曾向汉文帝建议“徙民实边”,大臣赵充国曾向汉武帝建议“屯田于边防,戍卫与垦耕并顾”。……到了明朝,统治者更是大兴屯田。为结束元朝梁王巴把剌瓦尔密在云南的统治,早日实现全国统一,朱元璋欲取道贵州,进攻云南。但当时的贵州,交通梗阻,经济落后,民族关系复杂。为解决这些问题,朱元璋决定在贵州屯田。明代因军屯、民屯、商屯进入贵州的人数约三四十万,其屯田总计约400万亩。朱元璋采取了“移民就宽乡”的政策,即把“地狭民稠”地区的居民迁往“地广人稀”的边疆。

——摘编自舒彩前《古代移民实边政策的当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1840年的鸦片战争,……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北、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一些边疆省区的外患日益突出,出现了边疆全面危机的严重局面。……应该说,自明代以降,在中国内边防务问题依然严重存在的同时,现代意义上的边防,即外边防务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可清朝统治者面对边疆防务这种变化的形势,仍沉迷于治理“内边”的传统治边政策而不思也不会防备外患,致使前期治边政策的辉煌很快成为明日黄花。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治理——从历史到现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与明代移民实边政策的不同,并简析古代移民实边政策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朝传统治边政策成为“明日黄花”的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防止沿海反叛势力私通倭寇,洪武四年(1371年)颁布“禁海令”。……隆庆元年(1567年),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开放福建津州府月港,以月港为治所设立海澄县和督饷馆,负责管理私人海外贸易并征,但仍禁止对日本贸易,私自前往以“通倭”罪处。隆庆开关使民间海外贸易获得合法地位,东南沿海海外贺易进入新时期。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成效明显。明朝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铁器等广受世界欢迎,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摘编自《闭关锁国》

材料二18541856年,英国(指英国本土)出口贸易中,原材料占7%,食品占8%,工业制造品占85%。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工业制造品仅占6%。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至于进口商品,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且足够了解、把握和垄断世界市场,它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丹麦的乳制品、帝国领地和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斯堪的纳维亚的木材等”。由此可见,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是何等重要。英国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隆庆元年”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的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022-03-05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六校联合体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 立南海郡,任命任嚣为南海郡尉,以番禺作为郡治。任嚣依山傍水修筑番禺城,史称“任嚣城”。任嚣城是广州最早的城池,位置在古番山和禺山之间。汉高祖三年,赵佗继任嚣为南海郡尉,乘中原战乱,自立为王,“任嚣城”被扩建成周围十里的都城,史称“赵佗城”。东汉,重修赵佗旧城,始称广州。广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汉代开始已与海外国家发生贸易。

随着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提高与海外贸易的高度发展,到唐宋时期广州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大贸易港。以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为标志,唐朝进入战乱不息的中后期,特别是吐蕃占据西域,隔断了丝绸之路。北方的战乱使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移向长江流域,东西方交通重心从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广州远洋交通空前频繁,成为东西方海上交通枢纽。北宋时,辽、夏两国阻隔西北,陆地“丝绸之路”继续衰落,使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广州成为岭南地区最大的手工业、商业和贸易中心。

材料二 到明清时 期,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更是把广州作为他们与中国交往、贸易的突破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政府设立四口通商,广州居首,西方殖民者纷纷到广州设立商馆,进行贸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王朝关闭江、浙、闽3个通商口岸,广州又成为惟一的外贸口岸,对外贸易和交通空前繁荣,推动了广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城市建设也得到了发展。1841年,鸦片战争后,广州城破坏惨重,商业凋零,外贸日减,外贸中心地位日渐衰落,逐渐由上海代替。鸦片战争虽使广州城市受到严重损害,但也导致了沙面租界的形成和西关、河南的发展和建设。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进入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计划经济的实行,政治、文化生活的改变,加之当时国际环境的恶劣,广州濒临港澳,地处资本主义包国封锁的前沿。在这一切因素的影响下,使广州现代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国际形势极有利于广州,广州进入了健康而迅速的发展时期。

——以上材料摘选自陈代光教授的专著《广州城市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古代史上广州城市地位并列举相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广州城市发展在鸦片战争之前和之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后广州城市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材料三   相对于我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而言,海外贸易的发展是十分有限和迟缓的。经济文化总体发展水平与海外贸易发展规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海外贸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1)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022-03-07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进阶学案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占据了美国时外经济关系的主导地位。对外贸易虽然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美国卷入国际事务和国际争端当中。美国新政府于17891月颁 关税法令,对八十一种列举征税的物品中,有三十种以上征收特种关税,其余的征收7. 5%到15%的计价税,并于1790 17921794年多次提高税率。1861年,美国通过了《莫里尔法令》,将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 1861年的18.8%提高到1862年的36. 2%1864年,又通过了《战争关税法》,进一步把进口平均税率提高到 1865年的47. 6%和1866年的48.3%。期间 ,钢铁工业、毛纺与丝织工业等快速发展。1876年,美国结束了长期进口大于出口的状况,开始出现贸易顺差。189010月,美国通过《麦金莱关税法》,美国进口商品关税税率达到平均49%的创纪录水平,而且个别项目的税率比此平均数还要高得多,美国的贸易保护达到了建国后的顶峰。

—— 摘编自胡冬敏《美国百年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清代严格限制时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乾隆帝在其《教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帝曾还认为: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英国人也觉察到这一点,他们说: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奢侈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政府绝时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时外贸易。

——摘编自王刚《浅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推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原因,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和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2021-05-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4月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个美丽动人、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   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生产方式的特点。
(2)据材料二、三,概括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禁政策的危害。
2021-05-0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槐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明朝)除征收市镇店肆门摊税、市栈门摊税外,在交通要地遍设关卡征税,几乎每隔十里就有一道关卡。……商税又极苛重,例如,一船灯草、笤帚,只值一两多银子,而货物税和船税却要三四两银子,小商人只得弃船而逃,或焚货而去。

——《华夏货殖五千年》

材料四   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影响农业稳定的因素。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明、清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1-09-3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