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田令》第34条规定,荒田亦有公、私之分。公荒田借耕,九年还官;私荒田借耕,三年还主。公荒田可以用于授田,私荒田不能用于授田。这体现了唐政府(     
A.试图调整生产关系以增加财政收入
B.强化对民间土地资源配置的主导权
C.对土地私有产权的明确承认与尊重
D.旨在促进封建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王莽颁布“王田令”,要求按照《周礼》的井田制模式,实行“均田”。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命“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作为征收田赋和征发徭役的依据。据此可知两者旨在
A.实行土地国有B.限制土地兼并C.减轻农民负担D.打击豪强地主
3 . 西周晚期琱生簋上的铭文记载了琱生与公两家之间的田界纠纷,下面是为此案件的调解程序。这可以用来解释当时
(一)琱生方上诉,由司法官召伯虎出面调解
(二)琱生方接受调解,并送礼物给司法官表示感谢
(三)纠纷双方达成协议,重新划定田界,由有司确认,并写好文书封存官府
(四)琱生作为胜诉方将事件经过铸刻在青铜器上
A.土地出现私有化趋势B.王室的权威开始下降
C.土地可以随意买卖D.贵族间的矛盾频发
2022-05-11更新 | 628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关于小农经济的史料与对应的历史认识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料历史认识
A《管子》:“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
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
小农经济推动了铁制农具
的出现
B《汉书》:“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
或受之寒。”
小农模式降低了劳动积极
C《唐律疏议》:“(均田令规定)户内永业田,
(每亩)课植桑五十根以上,榆、枣各十根以上.”
国家针对小农的家庭副业
作出了制度安排
D《宋会要辑稿》:“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
相约入南贩牛,谓之‘作冬’。”
当地农耕经济逐渐被商品
经济取代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现存有一份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户主名为郑恩的户籍资料。资料中列出了郑家老小每一口人的自然信息,并详细地标出了各人所受的田地面积、位置、东西南北界线所在;同时规定“户籍三年一造,正月上旬开始造籍,县司收集前簿之后三年内的土地情况报告,到州按规定格式编造”。这说明唐代
A.有效地遏制了土地兼并B.均田制巩固了封建统治
C.政府注重对土地的管理D.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