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以前农民家庭需要定期“换土易居”,即“别田之善恶(好坏),分为三品……肥饶不得独乐,饶境(瘠薄)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春秋战国及以后“换土易居”的现象逐渐消失。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B.土地私有权逐步确立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国家加强了土地控制
2 . 史料记载,周厉王为了恢复王室实力,实行“专利”政策,取缔了贵族和公社成员在山林川泽之地开辟的私田,重新垄断山林川泽之利而受到了舆论指责。这说明西周晚期(     
A.分封制已趋于瓦解B.土地国有观念已发生动摇
C.土地私有得到公认D.统治者内部矛盾不可调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魏太和九年颁行《地令》,共15条。《地令》第1条前部,第2、4、5、7、8、9、10、13、14诸条款,都有关于国家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内容。《地令》第3条后款规定各户原有桑田“不在还受之限”,第6条规定“诸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恒从见口……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这表明当时
A.土地国有与现实存在冲突B.自耕农经济出现了衰退
C.国家土地政策并不够完备D.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废弃
4 . 据格伯簋铭文记载,西周时期,格伯用殹妊、仡和甸殷崇地的三十田,从倗生那里换取了四匹好马,并在零谷和谷树木标记。书记官吏戠武建立了文书档案,规定了界域。这反映出在当时
A.自耕农经济发达B.井田制度已被废除
C.土地私有制萌芽D.政府鼓励土地交易
2022-04-15更新 | 696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关于小农经济的史料与对应的历史认识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史料历史认识
A《管子》:“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
一耨,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
小农经济推动了铁制农具
的出现
B《汉书》:“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
或受之寒。”
小农模式降低了劳动积极
C《唐律疏议》:“(均田令规定)户内永业田,
(每亩)课植桑五十根以上,榆、枣各十根以上.”
国家针对小农的家庭副业
作出了制度安排
D《宋会要辑稿》:“赣、吉之民,每遇农毕,即
相约入南贩牛,谓之‘作冬’。”
当地农耕经济逐渐被商品
经济取代
A.AB.BC.CD.D
6 . 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但政府专门绘制地界图册,对每一处田地标明四至及主人姓名,作为处理田宅纠纷的依据。土地买卖契约签订后,还要由官府在砧基簿上进行登记,砧基簿专门记录土地的流转情况。如果不在砧基簿登记,“虽有契据可执,并拘入官”、“交易无效”。由此可知宋代(     
A.土地契约制度不规范B.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
C.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D.土地租佃制受到阻碍
7 . 1975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出土了西周青铜重器“裘卫四器”,其铭文记载有如下内容
穆王廿七年卫笈卫接受周王召见并得赏赐
恭王三年卫盔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与矩伯换取十三田
恭王五年卫鼎裘卫与厉划定地界
恭王九年卫鼎裘卫用车马装备与矩伯交换林地

这些记载主要反映了西周时期
A.土地国有制度的松动B.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C.民间商品经济的发达D.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8 . 周代的井田土地权归君王所有,个人不得买卖,只可继承。对不遵守国家法纪,反抗君王者和不忠不孝者,要削夺他们的田地。这些规定
A.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B.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确立
C.助长了土地兼并的现象D.以政权力量维持井田制
2021-09-29更新 | 1134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蓬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