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租佃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宋仁宗曾下诏:“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如主户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一规定有助于
A.增强契约法律效力B.改变农村阶级结构
C.减弱人身依附关系D.缓和土地兼并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唐代某一时期均田制下农民家庭经济运转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断出,唐代这一时期
分类粟(石)绢帛(匹)钱(文)
收入544800
支出39.13.5570
剩余14.90.5230
剩余率27.6%12.5%28.6%

A.两税法的实施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B.政府和农民关系总体处于良性互动状态
C.均田制下农村地区土地兼并严重
D.农民家庭经济的平均剩余率在10%左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土地转移的频率。与上述变化相适应,宋代农村
A.草市迅速发展B.租佃关系兴盛C.小农经济瓦解D.自耕小农壮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2020-07-12更新 | 6520次组卷 | 108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朝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之科目,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乃御殿给纸笔,别试诗赋。命殿中侍御史李莹等为考官,得进士二十六人……殿试遂为常制。帝尝语近臣日:“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革其弊矣。”……凡就试,唯词赋者许持《切韵》《玉篇》,其挟书为奸,及口相受授者,发觉即黜之。……又定令:凡试卷,封印院糊名送知举官考定高下,复令封之送覆考所,考毕然后参校得失,不合格者须至覆场方落。……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等毕,复封弥送覆考官再定等。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

材料二   宋代,买卖田宅必须经过“立契”的法定程序,凡加盖官印的称为“红契”,表示官府确认,不加官印的称为“白契”。宋朝法律规定,盗种公私田者,要受到笞刑或徒刑的处罚。租佃制更为普遍,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佃户欠租.官府要以强力帮助地主索取。尽管当时佃户的法律地位很低,但与“部曲制”的部曲(唐以前地主豪强私家的部属、家仆,身份地位比奴婢略高)相比,地位和处境好一些。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成为普遍现象,被法律所承认并形成制度。

——摘编自《宋代的租佃制和典卖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谈谈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社会经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朝中后期,在摒建龙溪、南靖、长泰、云霄,漳浦、平和等县,佃户向地主交纳“粪土银若干,名曰“悃头银”,从而获得长期佃种的权力,使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这种现象表明
A.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农民土地私有制形成D.“重本”政策松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027年,宋仁宗下:“自今后,客户(指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栏占,许经县论详。”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
C.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轻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
8 .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对该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最早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
B.体现古代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C.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D.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时,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都需要缔结契约,契约一般都分画疆畎,写明田主、租田人和见知人,并规定地租的数量、交纳形式,以及租佃的期限等。租佃契约制的施行反映出当时
A.农民生产活动受到限制
B.生产者积极性受到重视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新的生产方式已经产生
10 . 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普遍实行。其主要内容为废除人头税,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从社会政治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一制度
A.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C.导致人地矛盾的激化
D.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