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即根据土地不同而分等征赋。这一做法(     
A.改变了井田制度下的税收标准B.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C.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D.增加了土地所有者的赋税负担
2022-10-11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隋炀帝时,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字文述田以还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农民经济负担减轻B.严刑峻法思想推行
C.官员特殊权益消失D.均田制的贯彻实施
2022-08-30更新 | 2924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始行的均田制一直推行至唐朝中叶。均田制以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为原则,摧毁大族豪强的庄园经济,使一批自耕农和庶族地主得以产生,并参与分享文化和权力。均田制的推行
A.抑制了土地买卖与兼并之风B.有利于推动选官制度转型
C.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北魏和唐朝前期均田制授田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断
露田(口分田)桑田(永业田)公田(职分田)
男奴女奴丁牛男奴贵族、官吏官员按职位高低授田
北魏40亩20亩40亩20亩30亩20亩20亩不授田刺史15顷(1顷等于100)……县令、郡承6顷
唐朝前期80亩不授田不授田不授田不授田20亩不授田亲王100顷,职事官自正一品至九品给田60—2顷京官自一品、外官自二品以下至九品给田12—2顷

注:露田死后还官:桑田为世田.无须还官:公田解职时移交后任。
A.不同阶层授田的亩数差别不大B.均田制并非要实现田亩数量的均等
C.均田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D.相国均田制下百姓安居乐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的授田制是以土地国有为前提,通过国家权力进行调配,按照一定标准将土地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使农业生产者与耕地紧密结合的求。并由国家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一种土地分配形式。它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市标税等几个方面。材料表明授田制
A.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确立B.使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C.推动了地租形式的改变D.缓解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2021-06-09更新 | 374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朝《盗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在《法律答问》中亦阳确规定: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一说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一说为二年刑)。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律令
A.意在维护土地私有B.反映秦朝奉行严刑峻法
C.使土地私有合法化D.利于了解秦朝经济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A.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B.鼓励土地买卖
C.注重以地契界定土地所有权
D.禁止开垦荒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宫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
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土地私有不断深化
C.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
2020-07-18更新 | 88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八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更为频繁,如表是有关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的材料。由此可知,当时

类型

具体作法

活卖

卖方在契约上写明“卖活契",保留土地所有权,数年后可买回。

找贴

卖方有权要求买主在地价上升后进行经济补偿,反复几次后,原主人才会完全丧失土地。

绝卖

卖方一开始就通过立下“绝卖契”等方式出卖土地,不允许赎回、找价。


A.租佃关系与契约关系盛行B.土地高度集中现象严重
C.土地所有权变更灵活多样D.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前期主户和客户土地占有情况的比率表

主户客户
上三等户
(地主)
下户
(自耕农)
佃农
占全国农户总数百分比12.752.235.1
占全国总耕地数百分比70300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史简编——北宋的阶级关系和赋役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