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封建土地所有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1 . 唐朝均田制下,一个丁男可以分到100亩地,一年收获粟谷3万斤,脱壳后得粟米至少1万斤。以一人一天吃2斤米计算,一人一年吃掉约800斤,向朝廷缴纳不过200斤,再加上其他税收,剩余部分完全可以保证一家5口生活无忧。这说明农民当时(     
A.生活基本可以保障B.劳动时间得到一定保障
C.获得了土地所有权D.人身依附关系不断松弛
2023-04-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代出现了专门保护土地占有的、返还原物的诉讼和避免侵占所有权的确认文书“契”,这些文契具有确认所有权的法律效力,是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确认物。这说明汉代(     
A.法律体系已经完备B.土地兼并日益盛行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政府倡导礼法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抑兼并”是宋代的一项基本国策。唐中期实行两税法后,土地私有制得到迅速发展。北宋时期,土地商品化相对增强,“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成为一种普遍被人们认可的现象,“不抑兼并”政策正是对土地私有制之下土地自由买卖的认可。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他们关心的不是土地不均,而是土地转移后能按土地的多少收税。

——摘编自全仁经《土地兼并的不可抑制和北宋的不抑兼并》

材料二   19506月开始,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等地区在总结土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土地改革法》等一系列政策要求,平稳有序地开展了土地改革工作,前后经过“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宣传动员、典型试验”“划阶级、分土地”“全面检查、颁发土地证”等阶段。至1952年年底,新、老区3亿无地少地农民,共分地7亿亩,获利农民占农业人口的60%~70%。农民在拥有自己的土地后,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据统计,195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19年增长了48.3%,粮食产量增长了44.8%,农民收入相比以前也有显著增长。

——摘编自陶艳梅《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2-08-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雨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田令》第34条规定,荒田亦有公、私之分。公荒田借耕,九年还官;私荒田借耕,三年还主。公荒田可以用于授田,私荒田不能用于授田。这体现了唐政府(     
A.试图调整生产关系以增加财政收入
B.强化对民间土地资源配置的主导权
C.对土地私有产权的明确承认与尊重
D.旨在促进封建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民田在土地买卖交易中出现了“永佃权”及“二地主”等称谓,除此之外还要“印契”交税,政府形成了专门的“司券”职能。若不交纳“税契”,交易的土地就有被没收的危险。材料表明,宋代(       
A.土地买卖的多样化、频繁化B.土地买卖影响了税收政策
C.土地买卖有助于社会的稳定D.国家政权保障了土地流转
2022-07-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初,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难以维持。780年,唐朝改行两税法。这一变化表明唐朝中期以后
A.赋税制度改革能够有效缓解土地兼并
B.土地制度变化影响赋税制度变化
C.抑制兼并是政府增收的主要途径
D.赋税制度变化影响土地制度变化
2022-06-25更新 | 262次组卷 | 57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名公书判清明集·户婚门》中记载,宋初“诸盗典卖田业者,仗一百,赃重者准盗论,牙保知情与同罪。”由此可知当时
A.政府规范土地交易B.市易法令逐步健全
C.土地政策抑制兼并D.土地买卖蔚然成风
2022-05-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汉书》记载:“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社会贫富悬殊D.地主残酷剥削农民
2022-05-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张家山汉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田宅制度提供了依据。名田制是秦汉时期以军功爵为基础的在地广人稀处制定的土地制度:地位较高的关内侯,其宅地面积为95顷;最低等级的司寇、隐官,受田0.5顷,宅地0.5宅。后由于爵位泛滥、人口增加和开垦的放缓遭到破坏。这一制度的崩溃本质上反映出
A.土地兼并制度存在内在矛盾B.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不合实际
C.爵位优先触犯官僚阶级利益D.大土地所有者与小农存在矛盾
2022-04-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同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均田制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均田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A.阻碍了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B.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北魏至唐朝前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实行
D.该田制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