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辟新航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往,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摘编自华师大版《世界历史》(上)


(1)根据材料概括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各举一例。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哥伦布大交换”的作用。

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国际博览会,它重要的展品包括:印刷机、蒸汽机、火车头、收割机、桁架桥、固特异公司的硫化橡胶、纺织机、缝纫机等。机器展区是博览会最吸引人的部分,博览会的《官方图录》对这部分给与了最为详尽的介绍和阐述,《官方图录》称之为“速度和力量的令人震撼的抒情”。

——摘编自王浩强《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


(3)依据材料概括1851年万国博览会展品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美英向苏联让步,在否决权问题上通过了“雅尔塔公式”,即安理会理事国关于程序问题的决议只需简单多数票通过即可;关于实质性问题的决议,理事会的多数票中必须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方为有效。当常任理事国是争端当事国时,如果决议是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或是安理会为审议争端而进行调查时,不得行使否决权;如作出决定,考虑采取出兵、断交等手段时,可以行使否决权。这就是所谓的“大国一致原则”。会议决定,凡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或1945年3月1日前向法西斯宣战的国家均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美英苏三国通过的“雅尔塔公式”。
2022-06-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7 世纪初,英国驻威尼斯大使注意到:威尼斯曾称霸于东方贸易,但如今却毫无竞争力;曾经有无数艘千吨级的大船来回运载货物,但如今却连“一艘都看不见”。威尼斯 “毫无竞争力”的原因在于(     
①东西方商贸联系中断       ②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③意大利处于分裂状态       ④受到拿破仑战争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3 . 时代与个人

材料一   “美洲发现者”哥伦布

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纺织工家庭。自14岁起他就开始航海,曾经远航至冰岛。1477年,他旅居里斯本,沉迷于研究制图学,认为西班牙的末端和印度的东端相距并不太远。之后,哥伦布相继游说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其西行,并于1492年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而成行。

材料二   创制变革世界引擎的瓦特

1782年瓦特改进了纽可门蒸汽机,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19世纪世界各国发明家完善和发展出各种类型的蒸汽机,如美国的考里斯蒸汽机、法国施耐德的蒸汽锤等。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马克思评价:“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材料三   站在人类历史新起点的列宁

十月革命后,列宁发现现实的社会主义有不少和经典论述不一致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他强调一定要以实践为标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19年,列宁认为只有“确立对粮食、布匹和一切产品的垄断……把所有商品都收归国有,规定价格,我们才真正接近了社会主义”。1921年列宁反思“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密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由此,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1)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哥伦布能够“发现美洲”的原因。
(2)恩格斯称:“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的国际发明”。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依据材料和所学,评析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22-07-08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曲线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原因的是
A.早期殖民扩张白银流入西欧B.西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三角贸易导致黑奴涌入欧洲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食物交流
2022-01-12更新 | 739次组卷 | 30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线索。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的这些航海壮举,是自农业在几千年前被缓慢发明以来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葡萄牙人的航行,将世界上两个充满活力和财富,却没有通航的地区连接起来。西班牙的航行,则让两个曾有人居住,但远隔万里且互不知晓的世界发生了接触。


——【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


(1)结合材料一和如图,判断“葡萄牙人的航行”路线是图中的(填写序号),“西班牙的航行”路线是图中的(填写序号)。分析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行给世界和欧洲带来什么影响。

西方民主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始于英国思想家洛克发表的《政府论》。洛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反对“君权神授”,认为每一个人的权利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从而率先提出了“天赋人权”的口号。孟德斯鸠等提出了民主制度的构想。平等、民主、自由和人权这些原则最初是作为一种政治思想提出的,至18世纪逐步被融进了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中。

——摘编自伍柏麟等主编《新编政治经济学》


(2)概括以上材料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该观点加以说明。
英国棉纺织品生产及出口状况
英国棉纺织品产出总值(百万镑)英国棉纺织品出口价值所占比例(%)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地区所占比例(%)
欧洲亚洲中东
178417865.420.442.800
1824182633.152.649.96.42.8
1854185656.961.329.424.712.4

——数据引自晋兰天《国家与市场: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


(3)概括以上图表所反映的变化,依据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通过运用预算政策刺激需求,实现了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经济目标。70年代出现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各国政府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其共同点是加强市场调节,缩小政府作用。此后西方金融资本在缺乏公共部门有力监管的情况下强力扩张,美国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世界性经济问题。

——摘编自李景治、林苏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4)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方面的调整,结合所学分析调整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1-06-21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6 . 咖啡之旅

咖啡树最早产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13世纪传到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也门。公元154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了也门。当时也门的咖啡种植已颇具规模,但人们用咖啡制作饮料时只利用果肉部分,而把味道更好的咖啡豆丢弃了。土耳其人搜集这些被废弃的咖啡豆,经也门著名的摩卡港出口欧洲各地。从此,“摩卡咖啡”作为咖啡馆菜单上的一种固定饮品被人们津津乐道。1554年,伊斯坦布尔出现咖啡馆。16世纪末,咖啡进入意大利后,得到教皇克雷蒙八世的喜爱和推崇,很快广泛地被基督教世界接受。17世纪,荷兰人在印度和印尼爪哇岛广泛种植咖啡。18世纪初,咖啡种子被荷兰人带到巴西,由于气候非常适宜咖啡生长,巴西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18世纪,英国人发现投资咖啡种植利润丰厚,就在其殖民地牙买加蓝山山脉大量种植,由此逐渐形成享誉世界的“牙买加蓝山咖啡”。

——摘编自金昊霖《咖啡的洲际旅行》等


(1)根据材料,在下图中描绘出咖啡传播到欧洲的路线示意图。

(2)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咖啡广泛传播的原因。
2022-04-13更新 | 24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门头沟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人口与社会变化

材料一     15-19世纪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变化简裘(单位:百万)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材料二   下列是部分学者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论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021-05-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位于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是其中之一。城里有体育场、宫殿和圆形剧场,还出土了希腊雕塑、大量希腊样式的钱币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等文物。右图中既有西布莉(小亚细亚女神)、尼姬(希腊胜利女神),也有穿着东方服饰的人物,狮子战车又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样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

材料二   除古印度人的数字之外,古代各民族的数字都很繁杂,认读和运算起来不方便。公元774年,一位印度学者将早期的印度数字介绍到巴格达学术界。大数学家花拉子密写了一部书,首次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了印度数字体系,并对其优越性进行了全面论证。大约是阿拉伯人频繁的商业活动特别需要这种方便的印度数字,故其很快在阿拉伯世界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并在使用中渐渐演变为比较接近于现今通行形态的古巴尔字体。又由于阿拉伯商人的到处奔走,这种数字渐渐以“阿拉伯数字”的名称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印度数字能够“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的原因。

材料三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以马尼拉为中转的中国与拉美的贸易联系。从1575至1815年,每年驶往马尼拉的中国帆船通常在20~60艘。1636年出发的船,其中一艘载运的丝货就多达1200箱。有人估计,在1565至1820年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的白银约4亿比索,绝大部分流入了中国。随着中拉贸易的发展,阿卡普尔科由一个偏僻小镇一跃而为墨西哥著名港口。福建漳州的月港是丝银贸易的重要口岸,很快由一个小渔港发展成为沿海商业城市;广东澄海也迅速兴盛起来,成为“海隅一大都会”。

19世纪中期,美国新式汽轮取代了陈旧的马尼拉帆船,直接抵达中国东南沿海口岸,成为美洲与亚洲之间贸易的主要转运者。由于拉美种植园和矿场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西方殖民者乘中国被西方的炮火打开大门之机大肆掠卖华工。从1849到1875年,运至秘鲁的华工约10万人,仅次于古巴。有两万名华工为修筑巴拿马铁路和运河两大工程而牺牲。


(3)结合所学,围绕“16至19世纪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联系与交流”这一主题,对材料三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9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1763年的世界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及其全球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阶段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张过程;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冷战结束前,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垒;第三阶段,冷战结束至今,是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并日趋明朗的阶段。

——整理自崔兆玉、张晓忠《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要说明1500年前后,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的变化。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全球化的一个阶段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1-05-09更新 | 291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