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

——《明会典》

材料二   


迪奥戈·里贝罗世界地图(局部),绘制于1529年,现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注:迪奥戈·里贝罗1529年完成的大幅世界地图,属于西班牙官方世界地图,是当时对已知世界的地理描述最为精确的地图。地图在两个位置上画上了具有争议的香料群岛,也被称摩鹿加群岛——位于右侧(东方)和左侧(西方)边缘,但我们只能在西边的那个岛上看到西班牙国王的旗帜。这幅地图原本是要强调科学的精准,但也要包含政治信息:根据地图的描绘,摩鹿加群岛属于世界的西半部分,也就是西班牙所统治的那一边。

材料三   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塑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分别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对研究“胡椒贸易发展史”有何史料价值?并指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搜集和运用史料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血泪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薯原产于美洲,16世纪西班牙将番薯传播到吕宋(菲律宾)。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多年在吕宋从事贸易的福建长乐籍华侨陈振龙见彼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便想将薯种引进国内,以济民食,但西班牙当局却禁止此物种外传。无奈,陈振龙只好设法私下购买几英尺薯藤,并向当地人学得栽种方法,于公元1593年偷偷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盖中,携子陈经纶回到福州。回国后,陈经纶生怕番薯不适应在当地生长,便先在本屋后纱帽池边隙地试栽,结果一举成功。他将收获的番薯呈献给福建巡抚金学曾,并上书敬陈种薯之利益,建议官府推广种植。

——摘编自《明史·吕宋列传》等

材料二  下图为甘薯在国内的传播路线及15--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演变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薯由原产地传入中国的路径及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甘薯传播的史学价值及需要的史料类型。
2021-07-0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同学在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时,搜集到了以下史料: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入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以上史料,该同学可得出的结论是
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起主导作用B.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C.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2021-07-01更新 | 12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三校(蕉岭中学、虎山中学、平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入侵美洲之后,不断将美洲白银开采,运送到本国和其他殖民地,运送到本国的白银通过外债和贸易流通到西欧各国,西欧接着同中亚、南亚进行贸易,白银流向东方,再通过中国同南亚的贸易流入中国,而西属殖民地也通过和中国的贸易流入中国。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建立其世界中心的时期,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亚洲、非洲和美洲。

——摘编自刘昊《欧洲世界体系与美洲白银—1617世纪美洲白银的流向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洲白银在近代世界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4-2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材料二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原则,改漕运为海运以发展海商,并通过建立新式海军而掌握海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海洋发展之路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3-03-14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材料说明西班牙
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
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
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
D.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2018-01-2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到 19 世纪末,世界逐渐形成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即“西方秩序”,它排斥了占人类多数的非西方国家。20 世纪“ 西方秩序”受到多种因素冲击并逐步被“一超多强”趋势所取代。

材料二 21 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秩序”价值理念越来越成为问题,相互牵绊的政治制度存在的缺陷,使西方国家政府机构掣肘重重,行政效率低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秀,使立法机构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斗兽场”,美国奥巴马政府因“医改方案”未获通过,导致政府在 2013 年出现了两个多星期的“停摆关门”。“倾听大多数人声音”的全民公决缺乏对民意的有效整合,2014 9 19 日苏格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玩了一把独立 “公投”,而西班牙则身陷“加泰罗尼亚问题”引发的长期动荡。二战以来欧美国家坚持的经济政策,成为它们当今财政赤字、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源。

21 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制度设计,需要从非西方的古老文化中获得创新来源。当今世界面临的毒品泛滥,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环境恶化、功利横行与秩序紊乱等问题都可以从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先秦“百家”思想中找到解决方案。同理可推,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俄罗斯文化、印第安文化中的精华都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摘编自黄仁伟、傅勇《从西方秩序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秩序”得以确立的原因,并指出 20 世纪冲击“西方秩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1 世纪“西方秩序”在制度运行层面存在的缺陷,并说明先秦思想对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