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一位奥斯曼帝国的官员在1625年记载,“以前,印度/信德和中国的货物通常都是先运到苏伊士,再由穆斯林转运到世界各地。但现在这些货物却被装上了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船只,再从那里转往世界各地。欧洲人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运往伊斯坦布尔和其他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家的黄金和白银变得越来越少。"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革命的发生和扩展B.欧洲人对贵金属的狂热追求
C.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D.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商路
2021-12-26更新 | 526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薯原产于美洲,16世纪西班牙将番薯传播到吕宋(菲律宾)。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多年在吕宋从事贸易的福建长乐籍华侨陈振龙见彼地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便想将薯种引进国内,以济民食,但西班牙当局却禁止此物种外传。无奈,陈振龙只好设法私下购买几英尺薯藤,并向当地人学得栽种方法,于公元1593年偷偷截取其蔓尺许,挟小盖中,携子陈经纶回到福州。回国后,陈经纶生怕番薯不适应在当地生长,便先在本屋后纱帽池边隙地试栽,结果一举成功。他将收获的番薯呈献给福建巡抚金学曾,并上书敬陈种薯之利益,建议官府推广种植。

——摘编自《明史·吕宋列传》等

材料二  下图为甘薯在国内的传播路线及15--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演变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薯由原产地传入中国的路径及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甘薯传播的史学价值及需要的史料类型。
2021-07-0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品有137种,占总数的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入侵美洲之后,不断将美洲白银开采,运送到本国和其他殖民地,运送到本国的白银通过外债和贸易流通到西欧各国,西欧接着同中亚、南亚进行贸易,白银流向东方,再通过中国同南亚的贸易流入中国,而西属殖民地也通过和中国的贸易流入中国。这一时期也正是欧洲建立其世界中心的时期,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亚洲、非洲和美洲。

——摘编自刘昊《欧洲世界体系与美洲白银—1617世纪美洲白银的流向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洲白银在近代世界体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021-04-2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材料二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实录》记载,17世纪20年代初的天启年间,政府财政收入达到1000万至1400余万两白银。1642年明王朝灭亡前夕,太仓(国库)的白银多达2300万两,这些数以千万两计的白银是明朝白银最高年产量的的5至8倍。据此可知(     
A.明后期对外贸易繁荣,白银大量流入B.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白银产量激增
C.明后期经济发达,白银成为唯一货币D.明朝政府税制改革推动了白银货币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十分发达……中国的船只远达大西洋沿岸,指南针正是这些远航水手传到阿拉伯和波斯的。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顺治和康熙(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遂大量传入。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
2020-12-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历史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到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使其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给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和破坏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了社会近代化
D.新航路开辟促使新旧大陆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
8 . 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2020-07-14更新 | 697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虎山中学、蕉岭中学、平远中学、宪梓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1565~1815年的250年间,西班牙大型帆船(人称“中国船”)不间断地航行于马尼拉与墨西哥之间,船上的货物以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与此同时,大量的白银通过“中国船”运回中国。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经济依然领先世界B.白银输入加速瓦解中国自然经济
C.海上丝绸之路长盛不衰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2021-03-31更新 | 468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新桥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新航路的开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初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等。最初玉米在中国种植不广,一度是皇家御用贡品,直到18世纪中期,玉米才在中国逐渐推广,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从东南亚传入中国,因来自番邦又名“番薯”,万历年间已有相关记载。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

——摘自《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美洲农作物的推广对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玉米、番薯等作物的广泛种植,有效地解决了民食问题,使人们有可能腾出更多的土地,去发展经济作物;省出更多的劳力,发展副业和手工业甚至商业。清人记载,在陕鄂川三省交界地区,“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收益十分可观。可见,在山区以玉米和番薯酿酒、养猪,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作者:知乎用户

材料三   西班牙占据吕宋后,吕宋岛也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与中国交换,只有从墨西哥输入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当时中国的茶、糖、丝、铁器、瓷器等商品流向海外,而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获得了大约6万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这么巨量的白银收入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当然是不可估量的。这种白银贸易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

材料四   从明朝中后期起,中国这个东方古老的封建帝国犹如江河日下,逐渐衰落了。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日益兴起。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殖民主义者相继东来。他们驾船舰,持火枪,闯进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罪恶的、野蛮的殖民掠夺活动。16世纪初,葡萄牙人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1553年起迫使广东官府同意开展贸易。约从1557年起,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非法盖屋定居、传教。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台湾北部。1624年荷兰殖民者来到台湾西南沿海一带,“红毛计诈牛皮地”开始殖民活动。1642年荷兰殖民者为了独霸台湾,用武力将西班牙殖民者赶走。直到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将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台湾,台湾才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改编于:马执斌《海盗式掠夺——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东南沿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和外交产生的主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