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荷兰的殖民扩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晚期,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坚持不懈的探索。在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之后运往阿姆斯特丹,在欧洲市场上销售。18世纪,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全球贸易量急剧增长,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到全球的商业网络中。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册)》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使其矛盾发展到了顶点。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也就具有世界性。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本身就潜藏着生产与销售、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的矛盾,而在世界市场条件下,这些矛盾将进一步放大,以致在世界各国形成连锁反应。

——摘编自丰子义《“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资本论>语境中的“世界历史”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连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海禁,准许私人船只出洋贸易。同一时期,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立足,经营从印度经澳门到日本的三角贸易,把在广州购买的生丝和丝织品贩运到日本以盈利。西班牙殖民者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从马尼拉到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圆转运来换取中国商人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尼后,又占据了台湾南部,把中国商人载运到那里的生丝和丝织品贩运到日本,以换取白银。因此,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纺织品,随同欧洲的商品一起被运到广州,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被载运到马尼拉,然后经那里转运到拉美、欧洲等地,形成了联系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李金明《月港开禁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结合所学的中外知识,对“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初东西方贸易”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辉煌的葡萄牙帝国很快成为荷兰和英国的战利品;法国将大量殖民地割让给了英国;荷兰的大量殖民地最终也落入到英国的手里。在18世纪末,英国因为美国独立而失去了她在北美洲的13个殖民地;而在19世纪初,西班牙也以同样的方式失去了她在新大陆的所有属国。基于这些令人沮丧的经历,欧洲各国对海外占领新的殖民地一时失去了兴趣。政治家开始信奉一个原则,就是殖民地“就像水果,一旦成熟,很快就会从树上掉下来”。而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谈到英国的殖民地时曾经说:“这些可怜的殖民地就是我们脖子上的重担。”但是在19世纪末,由于对殖民地和附属国产生了兴趣上的复苏,很多欧洲国家开始对海外殖民地展开激烈的争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唤醒和强化了对殖民地产生新的兴趣。

——摘编自(美)迈尔斯《世界近代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概述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约翰·巴肯,曾任英国保守党国会议员,还曾担任过南非专员的私人秘书。1910年创作了《普莱斯特·约翰王国》,下面节选的是小说主人公大卫在参加了镇压南非土著起义后的叙述:

我明白了白人责任的含义:他必须冒着各种危险,不惜丧失生命和财富的代价,学会在履行义务中获得满足。这是白人与黑人的区别所在,这是责任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国王的力量所在。只要我们知晓并实践这一点,我们不仅要统治非洲,我们还将统治任何其人民只是碌碌无为、愚蠢过活的黑暗地方。

讷纳·麦兰,非洲裔美国人,曾任法国在西非的殖民官员。1921年出版小说《巴托拉》,小说主人公是位名叫巴托拉的非洲地方领导人,下面是节选的是巴托拉的叙述:

但是,谈论它有什么好处呢?除了白人的皮肤比黑人的皮肤娇贵之外,全是老生常谈。每个人都知道,声称自己是在“征税”的白人强迫所有的成年黑人扛大量的包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些行程历时两天、三天甚至是四天。欧洲人通常感到无法适应的重量,对他们而言,无关紧要,他们又不会被负担压垮。

——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围绕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9-04-2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练习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际金融中心的演变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20世纪国际金融中心历史变迁情况表

时 间

主要国际金融中心 (新增)

所属国家(区域)

14世纪中叶—16世纪末

佛罗伦萨

意大利

17世纪—18世纪后期

阿姆斯特丹

荷兰

18世纪后期—20世纪四十年代

伦敦

英国

20世纪四十年代—20世纪七十年代初

纽约

美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东京、新加坡、香港

亚太地区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上海、深圳等

                                        ——摘编自潘英丽《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


阅读材料,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07-2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海洋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时间事实

1609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律师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中,强调荷兰人有权利航行到东印度进行贸易,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在海上自由航行。此后,荷兰打着海洋自由的旗号,几乎垄断了北海的渔业,将捕捞范围扩展至英国海岸。
1612年西班牙政府将《论海洋自由》列为禁书。

1613年
英国威尔伍德受命于国王,发表《海洋法概览》,反驳格劳秀斯,承认各国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国对靠近本国海岸水域享有主权。

1625年
弗莱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出版了《论西班牙政府对亚洲的正义统治权》,回应格劳秀斯的攻击,主张国家像对陆地一样取得海洋的所有权。
1635年英国塞尔登出版了《闭海论》,强调英国君主有权领有围绕英国四周的海洋。

——摘编自白佳玉《论海洋自由理论的来源与挑战》


依据材料概括17世纪各国关于海洋权利争论的主要观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6世纪初,西班牙凭借从事航海活动的先发优势和拥有欧洲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一度成为海上霸主和欧洲最大的殖民国家。但是重商主义政策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持久的经济繁荣和海上霸权......大量贵金属的流入一方面造成了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另一方面助长了穷奢极欲的社会风气和好逸恶劳的懒惰习气,致使农业生产一直停滞不前,制造业也没能发展起来。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上霸权。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私有产权制度得以确立,英国政府逐渐减弱了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令人惊异和羡慕。

—摘编自吴敬琏《大国崛起的五个共同要素》

阅读材料,指出促成大国崛起的自然和经济因素,结合所学各举一例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因素,阐述必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018-07-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重庆市江津中学、合川中学等七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50—1940年非洲、欧洲及亚洲的移民图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注:图中方形为移民的出发地,圆形为移民到达的目的地。)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移民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极其有限的进步都必然要付出代价。社会发展代价分为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必然性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性代价是因主观方面或人为的因素等造成的某些损失。社会发展代价的付出不应是任意的、而应被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度”内,否则就会抵消甚至湮没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

——摘编自牛西平《试论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社会进步与代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资本主义经济是资产阶级主宰下的市场经济,市场是这一经济体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开拓市场始终是这一经济体制的基本趋势和内在要求。当世界市场由于美洲大陆的被发现而异常扩大起来后,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努力逐渐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那时起,资本主义为获取更大利润而开拓世界市场的动力从未间断,其开拓世界市场的形式也不断变换。

——摘编自郭宝宏《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资本主义与市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