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材料二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及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三大洲及中国人口变化的共同因素及各大洲之间的关联怎样影响三大洲及中国人口变化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后是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
2 . 近代以来,人们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1850~1945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如表能够反映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和财富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的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新崛起的荷兰、英国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材料二:

材料三:英、德、美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

英国
德国
美国
1870年
32%
13%
23%
1900年
20%
17%
30%
1913年
14%
16%
3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指什么?
(2)与西班牙、葡萄牙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该时期的英国殖民政策有何显著不同?这种变化对殖民地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2010-11-05更新 | 5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甘肃省武威十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材料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1763年时,欧洲诸强国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到1914时,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它们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即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它们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呈现整体化趋势,孤立的、分散的、局部性世界变成互动的、连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据材料归纳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特点。
(2)据材料简要分析工业革命对推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巨大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唐代,天宝十年(751年),因唐将高仙芝在中亚的恒罗斯战争失利,唐朝经陆路联系西亚各国的陆上丝绸之路被切断,只好将对外贸易的重心从陆路转向海路,大概是从广州起航,经越南沿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至巴格达。

——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材料二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马尼拉后.建立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联系,开始了为时将近250年的大帆船贸易。在此期间,大量生丝及丝绸流入美洲,美洲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西班牙占领美洲以后,大量的人员投入到殖民、征服以及开发金银矿山的活动中,造成了本国制造业与农业的衰落。这种趋势在16世纪中期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为了满足殖民地的日常需求,西班牙不得不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制造业产品。此时,明朝的生丝以及丝织品的生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具备了供给能力。明初苏州府吴江县种桑1.8万余株,宣德年间已增至4.4万余株,17世纪下半叶达到10万余株

——王涛《明至清中期中国与西属美洲丝银贸易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三   世界贸易组织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都把推动贸易自由化作为自己的目标并为此做出很大努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多区域性经济贸易组织也都致力于建立自由贸易区,大力推进经贸往来。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缩短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使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往来变得非常容易和快捷,使各国经济对外依存度更加高涨。尽管贸易保护主义还不时有所拍头,甚至盛行,但它仅是汇入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河流中的支流而已,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才是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

——蒋和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因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转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中国通过海陆两道贸易渠道引进的外国商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至清中期中国与西属美洲丝银贸易的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与马尼拉相似的亚洲国际贸易枢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并分析世贸组织成立后国际贸易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021-12-31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及前殖民地国家的人均GDP水平(1990年国际元)

150017001820191319501998
法国72798612303485527019558
意大利1100110011172564350217759
荷兰754211018214049599620224
葡萄牙6328549631244206912929
西班牙69890010632255239714227
中国6006006005524393117
印度5505505336736191746
印度尼西亚5655806129048403070
美国4005272575301956127331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从上述表格中任选两个国家,分别指出他们在某一时段的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趋势形成的原因。(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初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棒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相互交接。西方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

材料二:21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因此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履行大国责任、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必然举措,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导致西方秩序主导者发生变动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的努力。
2021-10-26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蔗糖原产于亚洲,15世纪以后逐渐成为一种“世界商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五世纪末,蔗糖的生产中心从地中海东北的岛屿转移到大西洋上的群岛,在这些地方,开始大规模发展使用非洲奴隶制作蔗糖的种植园。蔗糖生产成为当时最有利可图的产业,但是由于岛屿面积有限,欧洲人迫切需要找到能够大量种植甘蔗的新土地。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甘蔗被带到了新世界——美洲。

——摘编自《改变历史、引发罪恶——蔗糖的世界之旅》

材料二   巴巴多斯一名殖民者在1700年如此谈论糖厂:简而言之,那些人生活在噪音不断、永远匆忙的环境中……奴仆即奴隶日夜站在庞大的蒸煮室里……我们把糖当作是娱乐消遣性的产品,当作是从风光宜人之加勒比海岛屿进口的东西,但它其实是最早的工业产品,是奴役数十万奴隶,驱使他们将汗水化为甘甜的残酷主子。马克思论道,“以领工资的工人为幌子的欧洲奴隶制,是以新世界赤裸裸的奴隶制为基础的。”照他的思路,他很可能还会说,加勒比海的工厂正握着一面镜子,让欧洲能从那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工业化未来。

——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以后蔗糖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以“蔗糖贸易对世界的双重影响”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60字左右)
2019-11-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9 . 人口迁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常态。近代以来,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所提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

2018-06-2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磁县滏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餐饮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卷十三》

中世纪的西方人会因为吃了额外的羊排或第二碗米饭而惊醒、而悔恨……因为“贪吃”乃反上帝的罪行。

——易大经《贪吃文化与美食文化》

材料二下表是一位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

原料(配方)产地
1磅无子葡萄澳大利亚
1磅带籽葡萄干南非
1磅红糖西印度群岛
1把布丁香料印度
6盎司苹果泥加拿大
8盎司面粉英国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帝国》

材料三在口粮和副食品极为缺乏的情况下,1960年8月,(我国)政府号召各地以玉米和小麦根粉、玉米杆粉、橡子面粉、叶蛋白、人造肉精等各种代食品补充口粮的不足,克服困难,渡过灾荒。

——摘自何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美国中餐馆数量统计柱状图(图六)(节选)

(注: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土快餐店数量总和)

——摘编自刘海铭《美国华人餐饮及其文化认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与中世纪西方人关于饮食方面的共同认识,并分析二者的本质区别。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何种趋势?形成这种趋势有哪些历史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出现材料三所述历史现象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图六中2006年与1949—1959年相比中餐馆在美国大幅增加的经济原因有哪些?

2018-02-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