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二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茨黑人的场所…殖民地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螽。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论述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途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的印度为例,说明英国如何“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2021-07-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冲突与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这些病菌杀死了大多数印第安人和他们的领袖,消磨了幸存者的士气,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人的抵抗。

——摘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后来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出售。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非洲。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自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印第安人”名称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欧亚大陆的病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后果。
(2)亚当·斯密认为“拥有美洲殖民地且能直接与东印度进行贸易的国家享受着这一巨大的贸易的全部荣耀与光辉”。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洲际贸易发展起来的政策因素并谈谈欧洲的扩张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2021-03-2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3 . 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文化交流媒介。结合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历史,任选以下1个情境,以对话形式谈谈你对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重要角色的理解。

①1750年,英国商人进行黑奴贸易②202011月,深圳举办世界云上文博会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时代背景和重大历史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胡椒原产于印度,距离欧洲各港口有十万八千里之远,取之向来不易。欧洲商人对其供应来源不遗余力的追寻,成为世界史上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促成全球贸易的兴起,重新划定了世界经济版图。

★胡椒的全球史,一本有味道的世界史。

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开拓水上贸易线路。富饶东方奢华的飨宴和异域风情,吸引欧洲的冒险家九死一生、远渡重洋,沿途的企鹅、海龟、渡渡鸟,都成为他们的盘中餐。这场追寻财富的探险就像他们追寻的香料一样,辛辣、刺激。

★一粒小小胡椒,窥探400年帝国扩张。

从达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发展。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

——据[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胡椒的全球史,见证了大航海时代诸多商业帝国的崛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撰写一份该时期大国崛起的解说词。(要求:选择一个国家确定主题,概括其发展脉络,并分析其崛起的原因)
(2)有人说:“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舌尖上的血泪史”。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5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率先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摘自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印度的棉纺织业原来很发达,棉纺织品曾经大量出口英国。19世纪以后,英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实力,采取各种手段,打击印度的棉纺织业,印度的棉纺织业迅速衰弱下去。著名的纺织业城市达卡,1827年有人口15万人,8年后,只剩下3万人。英国把印度的棉花运到英国加工成棉布,再返销印度。

——《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是什么?简述奴隶贸易、殖民掠夺与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侵略带来了什么后果。
(3)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评价。
6 .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0-12-08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题 简答题专练
7 . 早期经济全球化就是一部“恶创造历史”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经济全球化开始并迅速进展,导致世界原有的秩序被打破,而新的秩序又尚未建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成为国际行为准则。这里经常能够看到的是刀光剑影,听到的是枪炮轰鸣,而隐藏在其后的,除了传统的征服、掠夺和奴役外,更多的是商业利益,因此“火枪加账簿”就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写照。

这就导致了诸多在今天不能容忍的恶行的出现和滋生。但是这里要说的是,这些恶行不仅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全球化赖以出现和进展的必要条件。换言之,这种恶乃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把世界各地人民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恶创造历史”的具体表现。

但是我们也要承认在某一时刻,历史发展面临多种可能,而非仅只有一条道路。如果有可能建立一种得到各方接受的国际秩序,那只能由国家建立。如果国家不够强大,或者国家采取错误的政策,就会导致国际贸易无序化,而这种无序化的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成为国际行为准则。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1)据材料,指出早期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说明这一特征的具体含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恶行”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恶创造历史”的认识。
2020-07-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8 . 冲突与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这些病菌杀死了大多数印第安人和他们的领袖,消磨了幸存者的士气,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人的抵抗。

——摘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后来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出售。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非洲。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印第安人”名称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欧亚大陆的病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后果。
(2)亚当·斯密认为“拥有美洲殖民地且能直接与东印度进行贸易的国家享受着这一巨大的贸易的全部荣耀与光辉”。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洲际贸易发展起来的政策因素并谈谈欧洲的扩张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9 . 新航路开辟

材料一  1524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边缘,现在我们在世界中心,这给我们命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四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五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问题:
(1)15、16十六世纪之交,西班牙为什么能完成从地处“世界边缘”到处于“世界中心”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简述发生如此巨变的原因
(3)材料五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关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影响的看法。
2020-03-1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卢湾区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为西班牙舰队征英的前一年;在中国是平平淡淡的一年,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学者黄仁宇从此年入手,以“大历史观”来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一书。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注:“大历史观”,指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


问题

基于以上材料,试以“大历史观”谈谈你对明朝中后期社会的认识。

2019-11-0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