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整个16世纪,西班牙通过成立贸易署等方法垄断殖民地的对外贸易,强迫殖民地人民用金属货币来购买本土运往殖民地的商品,同时通过这种方式限制殖民地工商业发展和货币流通。西班牙这些做法(     
A.践行了重商主义经济理论的原则B.增强了其殖民地对欧洲移民的吸引力
C.维持了其殖民地经济的高度繁荣D.促进了欧洲本土工业革命的加速进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重点考察的“世界市场”是指“资本”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不断扩张的产物,资本的不断扩张在一开始就与殖民地的开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把这种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19世纪中叶后,世界市场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阶段,这时的世界市场与前一阶段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显著的跃进。

摘编自朱丽君、阎孟伟《世界市场、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依据上述材料观点,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清晰。)
3 . 北美印第安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的方法,他们教会了早期来到美洲的白人船员服用白雪松叶子汤剂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早期北美科学家发明天花预防接种,得益于一个不知名的黑人奴仆所传授的西非家乡的经验。这说明当时(       
A.殖民扩张推动文化交流B.土著居民的抗病能力高
C.北美大陆族群关系融洽D.传染病促进了人口流动
2023-07-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欧洲殖民者将奴隶运到美洲时,奴隶的死亡率达到装运数的1/3,有时甚至达到一半,而运输奴隶航行一次的纯收入经常能达到投资的10倍以上。材料反映了(     
A.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充满罪恶B.奴隶贸易损失太大得不偿失
C.黑人奴隶的人权得到了保障D.黑人奴隶自愿前往美洲劳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6世纪初,征服墨西哥的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在某报告中写道:“此城(特诺奇蒂特兰)有许多广场,广场上设市场,供从事买卖。……每日有六万多人在拱廊里做买卖,各个国家所制造的各种商品,这里应有尽有。”此后短短数年,这种现象就消失不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美洲原住民不善经商B.全球性贸易开始兴起
C.欧洲殖民者野蛮掠夺D.机器制成品激烈竞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482年,葡萄牙人来到刚果,对刚果进行肆意侵略,到处修建教堂,并把首都改为“圣萨尔瓦多”。这说明葡萄牙(  )
A.开始侵略非洲B.侵略手段多样
C.推行伊斯兰教D.进行宗教侵略
2023-04-2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3)
7 . 1556-1665年是西班牙政治、神学、法律、经济、地理、古典文学等各种著作频出的时代;英国诗人哈勒姆评论说:“菲利普二世治下的西班牙,在学术上远超出伊丽莎白统治下的英国。”这表明当时(       
A.启蒙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B.西班牙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海外扩张开阔了学者研究视野D.西欧浪漫主义流派开始盛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世纪至17世纪,西欧国家纷纷发行主要用于海外探险和殖民战争的公债券,使充当政府和人民之间中介人的金融家大发横财,大部分公债落入包税者、商人和工场主手中。公债券的发行(       
A.完成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B.壮大了欧洲的庄园经济
C.助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了工厂制度的形成
2023-04-04更新 | 838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加拿大人口主要为英、法等欧洲后裔,土著老居民约占3%,其余为亚洲、拉美、非洲裔等。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据此分析,造成该现状的主要因素是(     
A.殖民扩张B.三角贸易C.宗教改革D.工业革命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材料二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原则,改漕运为海运以发展海商,并通过建立新式海军而掌握海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海洋发展之路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3-03-14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