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东、东亚、南亚、美洲、古希腊等古老的文明都创造了各自的时间体系,这些各不相同的时间体系,其适用范围与这些文明存在的空间范围大体上是一致的。这意味着,一旦人类文明分散发展的局面被打破,那么,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群就很难守着各自所熟悉的时间观念和规则长期维持交往。为此,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时历法进行改革,创立格列高利历(即俗称的阳历)。到18世纪中叶,欧洲各国基本上采用格列高利历。到19世纪末,格列高利历已成为基督教世界的历法,并且通行于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欧洲殖民地。

与历法和纪年方式的传播不同,国际通用的计时方式则是在19世纪由主导全球化的一些国家共同制定并建议各国遵守的时间标准,他们选择以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全世界的本初子午线,从而为各国计算经度和时间确立了世界通用的标准。

——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

材料二清末,很多知识分子提出了革新纪年方式的方案,对象征皇权的年号纪年方式发起了挑战,并围绕着采用何种纪年方式展开了论争。1895年公车上书之后,康有为发表《孔子纪年说》,主张与世界接轨,采用“孔子纪年”以“起人信仰之心”。1903年,革命党人刘师培发表了《黄帝纪年说》一文,特别强调“黄帝纪年”对于汉民族保持“特立之性质”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有知识分子提出了“耶稣纪年”“西周共和元年纪年”“秦始皇纪年”等纪年变革方案。民国建立后,孙中山通电全国使用阳历,1912年元旦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这也为清末激烈的纪年论争画上了句号。

——摘编自朱文哲《清末“纪年”论争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至19世纪全球时间标准化进程的特点及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末民初纪年论争的背景,并对这场论争加以简要评价。

2017-06-1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英、印、中在贸易上出现了一种三角关系。1685 年,因清政府的解禁,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在广州开设商馆的权利。1689 年后中国茶叶输英数量骤然上升,而英国毛棉织品的销售却在中国遇到困难,东印度公司日益发现印度商品在中国市场上比英国商品更具有竞争力。18 世纪 30 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的印度棉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 107%的毛利。但在国内,东印度公司还是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原因是这一贸易使英国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英国却找不出可以平衡这一贸易的商品。

——摘编自李宽柏《鸦片战争前英、印、中三角贸易的形成》

材料二   英、印、中三角贸易充分体现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茶叶与英国工业革命相始终,鸦片则与 19 世纪中国的苦难相始终。茶叶贸易对英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如茶叶税收是英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垄断从中国进口茶叶是维持东印度公司和东方贸易的基础。从 19 世纪 20 年代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鸦片产量提高后, 原先准备输入中国的印度棉花大量运至英国。

——摘编自仲伟民《经济全球化与 19 世纪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扭转中英贸易逆差的措施,并分析“三角关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印、中三角贸易怎样改变了中英两国命运?
3 . 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下,正义需要仔细辨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593年,西班牙神学家维多利亚明确提出了反对否认异教徒在自然法上的一切权利并将其单独视为征服对象的观点。据此,他斥责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的行为是掠夺行为。维多利亚还认为,自然法认可所有人的沟通和交流的权利,如果印第安人对这种权利加以否认或进行阻碍的话,或者,如果印第安人否认自己有接纳基督教传教士的义务的话、那么这些行为便构成了对其进行战争的正当理由。

材料二   下面图一:193955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海军航空兵对重庆实施轰炸(炫耀战果)。日本陆海军曾多次对重庆等其他不设防城市进行大规模空袭,造成大量平民死亡。

下面图二:日本政府招募少年飞行兵的广告。画面背景是1942年,美军杜立特飞行队在对东京实施首次轰炸时,轰炸机扫射中曾经杀害过儿童。


根据当时国际法,在明确知道目标为学童和平民的情况下仍然实施射击的话,那么学童的死亡便不能被视为附带损失,反而甚至可以以故意无区别攻击构成战争罪为由追究相关行为人的责任。

——上述材料摘编自加藤信行、植木俊哉等编著《图解国际法》


(1)概括材料一中维多利亚的观点并予以评价。
(2)依据材料二,提炼当时国际法关于战争罪的定义,并据此分别评判日本战争宣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史协会图书奖一直是美国世界史研究的风向标,并有着广泛的国际影响。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至2008年共有十部图书获奖,分别是《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探路者:地理大发现的全球史》《、世界史上的科学与技术》《、太阳下的新事物:21世纪的世界环境史》《、大分流》又名《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的大屠杀:圣婴饥荒与第三世界的形成》《法律与殖民文化:世界史中的法律体系》《奇异的相似:全球背景中的东南亚》《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以及《控制太平洋:从澳大利亚到阿拉斯加的土地、殖民者以及原住民》。

———张旭鹏《全球史视野下的世界史研究———以美国为中心的考》


结合世界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图书中提取一个共同涉及的研究话题并加以阐释。(要求:简要写出话题,对话题概述和阐释准确全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
2020-04-22更新 | 406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仙桃市田家炳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对外贸易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近代以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从雏形到最终形成,极大促进了世界各地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纵观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可以说是限制、防范多于鼓励、支持。早期的朝贡贸易偏重政治利益。中期以后,外国货品免税政策虽然改为按比例征税,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由于不堪滋扰,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外国商船来华已不受限制,基本是往来自由,只要按比例纳税后便可入市交易。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明朝末年,口岸的执法官员在贸易过程中恣意抽税,对中外贸易的正常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开放也只是在禁而不止的情况下采取的被迫措施,并且限制颇多,根本谈不上支持和鼓励。这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做法是截然不同的。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材料二   马尼拉(菲律宾)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 -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西班牙人致力发展对中国的贸易,(中国商人先把商品卖到马尼拉)他们把中国商品从菲律宾运往墨西哥。马尼拉大帆船运来了中国的生丝、绸缎,它们质量精美、价格低廉。1600年,西班牙当局对当地的养蚕业加以限制,断绝了本地蚕丝的供应,源源不断输入的中国生丝,成为墨西哥工厂的原料,遍销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深受欢迎。……18世纪,垄断性的大帆船贸易走向衰落,1815年西班牙国王废除此项贸易。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明朝对外贸易相比,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外贸易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历史最长者当数海上保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投保海上保险,类似于现代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后来船上的船长、船员也可投保。到16世纪,又发展到承保旅客被海盗绑架而支付的赎金。17世纪的英荷战争中,英国与荷兰的贸易遭受严重打击。不久,经英国皇家特许批准专营海运保险的英国皇家交易保险公司和伦敦保险公司先后成立。

——摘编自郭颂平《海上保险学》

材料二   近代民族保险业的历史

中国境内第一家保险公司是由东印度公司鸦片部于1805年在广州设立。

1885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办的“仁和”和“济和”保险公司是中国人兴办的最早的保险公司。

1885年-1911年,华商保险公司共创有35家。而截止到1900年,共有52家洋行代理148家外商保险公司。

1914年-1925年,新设35家华商保险公司。

1926年,中国的银行也相继投资于保险业。截止到1935年,银行和政府投资的保险公司迭12家,   资本共计2070万元。

材料三现代中国保险业的发展

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从1956年开始,独家经营中国国内保险业务。

1952年12月,外国保险公司的种种特权取消,业务来源锐减,至年底全部退出中国。

1988年3月21日,我固第一家股份制的、地方性的保险企业——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设立。

1992年9月,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批准在上海设立分公司。

1994年6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成功吸纳美国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两大世界财团参股。

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

1998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监会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摘编自付菊《中国保险业发展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保险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近代民族保险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建国初期的保险业,改革开放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呈现怎样的新变化?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民族保险业发展历程的认识。
2018-09-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关于黑奴贸易转化成资本,马克思有一句经典的论断:“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这种关系是指
A.黑奴贸易的背景
B.黑奴贸易的利润
C.黑奴贸易的影响
D.黑奴贸易的结果
9 . 1500年,被纳入西班牙殖民地的美洲各地的人口大约为5000万人,到1650年,下降为大约400万人;1600--1750年,欧洲、中国、印度、中东等地,人口却以空前的速度增长。导致上述人口变化的原因有(     
①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          ②传染病的大规模蔓延
③美洲粮食作物的推广          ④西欧工业革命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着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二 马克思(18181883年)在研究殖民主义时曾提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日后,一些西方学者通常援引此观点,认为:殖民主义为当地人民带来西式文明,促进其向世界先进地区靠拢。所有对东方“野蛮”“专制”“未开化”等描述,无不导致了一个结论:东方需要西方来拯救。

——摘编自于志伟《列宁殖民地理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着反常的差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马克思与一些西方学者对殖民主义的认识,并分析其认识的视角。
2023-03-0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