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学者卡尔·雅斯贝斯指出:“世界历史在时空上囊括全球。”但是,直到20世纪中期以前,西方很多普遍史或世界史著作仍然受到“欧洲中心论”的束缚,无视甚至否认西欧北美以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在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下,“欧洲中心论”无法解释全球各种复杂进程的演变,西方一系列历史学传统观念受到批判。

——摘编自董欣洁《全球史研究打破“欧洲中心论”》


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1-26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平远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

时期西方的殖民扩张历程
16世纪初期葡萄牙在亚洲侵占军事据点,同时垄断商路、建立商站、进行欺诈性贸易。
16世纪中期西班牙占领中南美洲地区,屠杀印第安人,带来的传染病导致大量土著居民死亡。
17世纪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殖民航运霸权。
英国和法国成为主要的贩卖奴隶的国家,导致非洲大量精壮劳动力丧失。
18世纪中期英法为争夺殖民霸权,进行多次斗争,英国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初期英国输入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
19世纪中期1845年英国输华商品增长一倍半,中国出口多为工业原料和土特产品。
大量外国工业品充斥日本市场,日本生丝、棉花等大量出口。
19世纪晚期英国资本大量涌入拉丁美洲,一战前夕增加到10亿英镑。
甲午战后,列强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
20世纪初期英国在印度的投资总额达到4.5亿英镑,铁路线增至4万多公里。
一战前夕欧美工业国家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020-10-24更新 | 851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图1、图2、图3是非洲三个历史时期(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20世纪末)的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英]H•G•韦尔斯《世界史纲》等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区域形势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实生活中,偏见无处不在。保加利亚摄影师杨科.萨佛诺夫尝试从所有角度观察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从2009年开始绘制,出版了一本名为《世界偏见地图》的图册,将诸多国际观点收录其中,他的这些讽刺意味十足的刻板印象描绘,真切的加深了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这里节选了三张如图片


图1美国人眼中的欧洲          图2美国人眼中的亚洲                    图3美国人眼中的非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的贸易与殖民扩张,推动着咖啡种植向全世界传播。18世纪初,荷兰人把咖啡引入荷属殖民地爪哇培植,廉价使用劳动力,最先建立起殖民地咖啡种植业,巨额利益由之而来。随后,英国人将咖啡引进牙买加;西班牙人把咖啡带到古巴,并传播到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地;葡萄牙人把咖啡引入巴西。为满足热带殖民地种植园需求,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异常频繁。英国依赖对海洋的控制,掌控着美洲一半的奴隶贸易。美国独立后在自己的后院大量种植咖啡。咖啡贸易中心由地中海、红海一代移徙至大西洋,咖啡的东方主角换成了西方主角,海洋船队代替了沙漠驼队。西方列强对外采取野蛮方式、无视他人利益的同时,对内则通过创立保险业、金融业和运输业,营造有利于资本运营的商业秩序,使咖啡经济蜕变为名副其实的、彻底的资本主义经济。

——摘编自邢媛媛《咖啡的世界历史版图》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辉煌的葡萄牙帝国很快成为荷兰和英国的战利品;法国将大量殖民地割让给了英国;荷兰的大量殖民地最终也落入到英国的手里。在18世纪末,英国因为美国独立而失去了她在北美洲的13个殖民地;而在19世纪初,西班牙也以同样的方式失去了她在新大陆的所有属国。基于这些令人沮丧的经历,欧洲各国对海外占领新的殖民地一时失去了兴趣。政治家开始信奉一个原则,就是殖民地“就像水果,一旦成熟,很快就会从树上掉下来”。而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谈到英国的殖民地时曾经说:“这些可怜的殖民地就是我们脖子上的重担。”但是在19世纪末,由于对殖民地和附属国产生了兴趣上的复苏,很多欧洲国家开始对海外殖民地展开激烈的争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唤醒和强化了对殖民地产生新的兴趣。

——摘编自(美)迈尔斯《世界近代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概述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18·全国·高考真题
论述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8-06-09更新 | 8064次组卷 | 84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技巧08小论文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们探索人类发展的规律中,恩格斯认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李泽厚则认为:“历史向来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文明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用世界史的史实加以论证。(要求:最少使用2个以上的事例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9 . 有学者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看做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早期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企业;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

——(美)托马斯.费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全球化1.0”和“全球化2.0”之中任挑一个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