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市场的拓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重点考察的“世界市场”是指“资本”这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不断扩张的产物,资本的不断扩张在一开始就与殖民地的开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把这种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世纪末16世纪初到17世纪中叶。这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19世纪中叶后,世界市场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阶段,这时的世界市场与前一阶段相比,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显著的跃进。

摘编自朱丽君、阎孟伟《世界市场、世界历史与全球化》

依据上述材料观点,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清晰。)
2023-07-08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6世纪以来,整个世界逐渐融为一体,海洋实力的提升、海洋利益的争夺和海洋秩序的塑造也日渐成为西方强国的主要战略指向。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洋战略实质都是以开辟新航路和新土地为先导,通过对海外资源和财富进行暴力掠夺以及对海外领土实施殖民统治,实现了其成为世界性海洋强国的远景规划。英国作为一个纯粹的海洋国家,将海权视为国家兴衰的核心,在战略上既合理地发挥了其环境的优势,又充分与自身的国内基础相契合,从而在海洋时代成为世界体系的霸主。同时,作为陆地文明居于主导的国家,法国与俄国也将海洋崛起视作国家战略的关键目标,并长期拥有着强大的地区影响力。

材料二在欧洲列强步入海外殖民阶段时,中国也开始重视海洋。魏源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核心原则,改漕运为海运以发展海商,并通过建立新式海军而掌握海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大力发展海防和海军的同时,也促进了国家海洋机制的构建,仿照西方列强的“海部成例”,专设海军衙门;而后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吸收了西方“海权学说”的观点,阐明了控制海洋对于提升国家实力的意义和商贸方面的战略价值。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了一种战略性的构想,即对内收回海关主权,对外争夺太平洋海权,重视陆海统筹。孙中山逝世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洋政策主要针对航运贸易和海军建设展开,如积极建造港口、疏通航道,整顿招商局,同时创办航海专科学校,培养中国船长人才,仿照美欧国家的建制,成立海军部等,国民政府这些举动旨在重建中华民国海军,力图发展海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西方大国重视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海洋发展之路与西方的不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认识。
2023-03-14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8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是“以最残酷的暴力方式进行赤裸裸的劫掠”,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矿山,葡萄牙人在亚洲进行欺诈性的贸易,英国人则从事贩卖黑奴的勾当。这一时期,北美沦为英、法的殖民地,拉美则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征服,而亚洲则仅有若干沿海据点被占领,广大内地暂时还没有遭到殖民侵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英国极力倡导自由贸易,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封闭国家的大门。英国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畅销世界,北美和印度的棉花则大量出口到英国。此时,原本大体独立的亚洲成为欧洲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印度完全为英国所征服,东南亚大半沦为殖民地,中国则成为半殖民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欧洲对外殖民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2-07-06更新 | 567次组卷 | 12卷引用:热搜题 高中二轮(全国高考)专题十一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展——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单元XXX单元XXX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二神权下的自我
三专制下的启蒙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史观念拟定新的大单元标题,并补充一个节标题,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节标题之间的关系。
2022-06-22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棉花:撬动世界的植物

2021年3月,新疆棉花事件掀起了新一轮棉花战争,再次引发热议。

材料一   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棉纺织物是古代印度4-5千年前的三件棉织品残片。

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开始被销往至欧洲,在罗马帝国棉纺织品成为贵族垂涎的物品。11-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支配着地中海世界的棉花贸易。

根据文献与出土资料,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棉花通过3条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元代,棉花在江南广泛种植,松江成为全国棉织品中心,16世纪开始行销到欧洲,1819年达到330多万匹。

大航海时代之后,美洲陆地棉因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在世界各地得到栽培和种植。

——摘编自曹瑞臣《棉花的全球传播》

材料二   1784年,英国商人塞缪尔在曼切斯特建造了一个使用水力纺织机的棉纺厂,雇佣了一批当地的孤儿做工人,原料用的是美洲加勒比的棉花,产品一部分销往欧洲,一部分运往非洲满足那里的奴隶贸易,还有一部分送往美洲,供给自己家族那里蓄养的黑奴。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今天,中国的工厂拥有全球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整个亚洲消耗82.2%)。
(1)根据材料一,概述棉花的传播与贸易情况。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
(3)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认识“棉花是撬动世界的植物”这一观点。
2021-12-28更新 | 393次组卷 | 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