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角贸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

——摘编自【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各个阶层的人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这真是一股浪潮,无怪利物浦的小船多如牛毛。在利物浦,赚取100%的利润并不稀罕。有时一次出航所得净利可达300%。

——摘编自《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

材料三   1762年,皇家非洲公司获得英王特许,很快就成为西非黄金和奴隶的最大买主。但是由于英国同荷兰争相向非洲人出售武器弹药,竞争十分激烈,杀人武器很快就在某些森林国家中扩散。对许多非洲国家的首领来说,掳掠和贩卖奴隶成了一种令人痛苦而又不得不干的事。

——摘编自【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动机。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利物浦商人的贸易特点。
(3)根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在西非掠买黑人奴隶的主要手段。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奴隶贸易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关系?
2020-05-08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新教材精创】-第六单元综合测试(1)
2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在亚非拉地区不断高涨。很多国家实现了独立,并为争取民主权利进行了不屈的斗争,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自由的黑大陆】

材料 它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它是一块饱受屈辱的大陆,1亿多精壮人口的丧失倾诉着殖民者的罪恶,五百年的殖民历史诉说着它的沧桑。


(1)材料里的“它”指的是哪一块大陆?这块大陆在什么事件中丧失了“1亿多精壮人口”?
【回归的名运河】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2)请写出图中A运河的收回与哪一独立运动有关。B运河是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回的?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事件带给你的启示。
2020-04-15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练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他们中拿不出一大捆货物者就拿出一小箱……几乎每个阶级对几内亚的买卖都兴趣浓厚。在利物浦,赚取百分之百的利润并不稀罕。

——《资本主义和奴隶制度》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和主要动力。
(2)根据材料,你认为奴隶贸易和欧洲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示意图:



(1)根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角贸易”的过程,说说“三角贸易”分别对非洲、欧洲和美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中各国的分界线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什么问题?给非洲带来什么影响?
(3)15—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列强对非洲的侵略由贩卖黑奴到瓜分非洲,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0-04-1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同步练习

5 . 材料一   丝路贸易中的消费需求不仅包括西域、欧洲、中西亚国家对中国丝绸、茶叶、陶瓷、漆器、金银器皿、铁金属器和造纸、印刷等生产技术的需求,也包括中国内地对西方和西域的香料、珠宝、良马、皮毛和棉花、蔗糖等生产技术的需求。就中国来说,丝路贸易在隋唐时期达到高峰,正是因为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都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奢侈品、特产品贸易在域外通商中的主导地位,因为其既能满足统治阶级特殊的消费性需要,还能带来高额利润,因而封建国家对奢侈品贸易的态度及采取的政策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对外贸易的兴衰存亡,这也是丝路贸易的基本特点之一。

——于倩《古丝绸之路贸易规律探析》

材料二   这种人的跨洲流动,客观上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渗透。经济上,则首先表现在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欧洲人把马牛羊等家畜和小麦、大麦等农作物以及橄榄,葡萄等水果带到美洲;美洲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南瓜、可可、烟草、棉花等物种也开始流向世界各地。另一方面,世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了,出现了全球性经济关系。繁荣的三角贸易可谓一个典型的佐证。从欧洲把甘蔗酒、布匹、枪支及金属用具运往非洲,从非洲运奴隶到美洲,再从美洲运砂糖、烟草和白银到欧洲。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又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杨和平《世界近代史教学内容研究二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丝路贸易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丝路贸易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异同。
2020-03-3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检测历史试题(第一至第三单元)

6 . 材料一 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欧洲……16、17和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需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

材料二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中国处于世界贸易网络的中心,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但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佛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三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替乾隆祝寿为名,向清政府提出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口岸……遭到拒绝并带来了大批的科学仪器作为礼物,希望以此引起清朝的重视。但清政府却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就一概视为“奇巧淫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对外贸易中欧洲处于怎样的地位?在欧亚贸易中亚洲“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英国的国情分析材料三中马嘎尔尼出使中国的背景,并指出马嘎尔尼在中国的遭遇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心态。
2020-03-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殖民主义

材料一


“发现新大陆”后的100年间,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0%以上。为弥补劳动力的不足,16世纪以后,殖民者开始从非洲掳掠、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在此期间,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中叶,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劳工,被称为“猪仔”,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等地的华工人数已接近50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1)依据材料一,在图中画出近代人口跨地域迁移的路线。
(2)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概述材料一中人口跨地域迁移的影响。

材料二 奴隶贸易延续4个世纪之久,是非洲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英国是18世纪成为最大的贩奴国。

1791年拉丁美洲的海地爆发黑人奴隶起义,反对法国殖民统治,1804年海地独立。英国在加勒比地区种植园的奴隶也不断造反。在18世纪20年代,英国出现了诸如“自由”“平等”“慈善”等具有潜在反奴倾向的观念。其一位哲人论述到:没有人生来就是奴隶,主人把奴隶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实际上是抢夺所致,而非权力所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废奴运动中。

1787年,在英国成立了“废除奴隶贸易协会”。1789年开始,政治家威廉·威尔福伯斯每年都向下议院提交取缔黑奴贸易的提案,向民众宣传非洲黑奴贸易的残暴恐怖。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3)依据材料及所学,分析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
8 . 冲突与合作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第安人在病床上死于欧亚大陆的病菌的,要比在战场上死于欧洲人的枪炮和刀剑下的多得多。这些病菌杀死了大多数印第安人和他们的领袖,消磨了幸存者的士气,从而削弱了对欧洲人的抵抗。

——摘自【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材料二   到18世纪的后一段时期,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在历史上首次发展起来……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巨大,因为美洲大陆的种植园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后来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在欧洲出售。这种种植园实行单一经营,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制品被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被运到非洲。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印第安人”名称由来相关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欧亚大陆的病菌被带到美洲大陆的后果。
(2)亚当·斯密认为“拥有美洲殖民地且能直接与东印度进行贸易的国家享受着这一巨大的贸易的全部荣耀与光辉”。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洲际贸易发展起来的政策因素并谈谈欧洲的扩张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交往起来。1514年,葡萄牙商人与广州通商,1557年,他们又在澳门设立了永久的商业根据地;这时,中国开始直接感受到生气勃勃的新兴欧洲的影响。这些葡萄牙人收购中国的丝织品、木刻品、瓷器、漆器和黄金;同时,作为回报,他们又推销东印度群岛的肉豆蔻、丁香和肉豆蔻干皮、帝汶岛的檀香、爪哇岛的药材和染料以及印度的肉桂、胡椒和生姜。欧洲的货物一样也没卷入;原因很简单,它们在中国没有市场。这些葡萄牙人充当着纯粹是亚洲内部贸易的运货人和中间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15世纪末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到19世纪中后期近4个世纪中,西欧国家通过战争抢夺和商品换取等方式,使大约1500万黑人被当作奴隶贩卖到美洲。黑人奴隶不仅成为了美洲种植园的主要劳动力,也被广泛用于矿山开发。奴隶们创造了巨额财富,如墨西哥开采的银子比欧洲所有银矿的总产量多9倍,而这些开采的金银同农牧业产值相比却相形见绌,惊人的财富最终流向了西欧。大量黑人的输入和单一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使美洲产生了对各种商品的巨大需求,而英国、西班牙等宗主国却出台规定禁止当地制造业和农业全面发展,这就使得大量欧洲商品涌入美洲。

——摘编自喻继如《大西洋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奴隶贸易的影响。
10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主要大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经济开始联为一个整体。

材料一   《16、17世纪各大洲之间商品与物资流向示意图》


——改编自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


(1)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说明16、17世纪贵金属的流动情况及其对欧洲、亚洲的影响。

材料二   到19世纪初时,由英国、印度、中国构成的三角贸易体系已经成形。英国需要来自中国的茶叶,但遗憾的是,中国希望英国提供的东西,除了白银以外几乎没有了。为了防止英国的白银供应大量流失,英国需要某种能够卖给中国、换取购买中国商品所需现金的东西,答案就是印度的鸦片。集中于印度的英国商人可以将鸦片卖给中国,用得来的银条购买中国的茶叶,再将它在英国销售,得到批量生产的纺织品,拿到印度市场上出售,而印度棉花也被大量运至英国。

——摘编自(美)戴尔·科普兰《经济相互依赖与战争》等


(2)依据材料二,绘制“英——印——中”贸易中商品及流向示意图,并分别简述这种贸易对中国、印度的经济危害

材料三   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随后苏联立刻提出“莫洛托夫计划”与之针锋相对,东欧国家与西方之间固有的经济联系被切断,此后。苏联及其盟国便走向了一条全面封闭型的发展道路,将自身经济发展道路与西方经济发展道路进行意识形态的对立,认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私人企业与公有企业是绝对对立的概念。

1950年,美国主导建立“巴统”,协调西方各国禁止或限制向苏联、东欧国家出口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后来对中国采取了更严格的出口管制。

——摘编自姚昱《美国的经济冷战政策及其效果》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两极对峙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认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20-01-2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