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即原工业化,这是一种早于或先于工业革命阶段的工业形态。英国乡村由此出现第一次转型。英国乡村工业化是在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城市要素向乡村转移的背景下,借助乡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等条件发展起来的。在乡村工业发达的地区,兴起了一批介于村庄和城市之间的工业集镇,如伯明翰、曼彻斯特等。乡村工业的发展,使英国乡村呈现出新的面貌。乡村经济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更趋专业化和商品化,工业及与其协调发展的小城镇吸纳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些都为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多村改

材料二   华北多村半工业化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倘无外国之货物与技术之输入,中国经济社会恐犹是二千年来之社会,而不能有丝毫之改变。今日之得有新式工业,岂非受外国工业品之刺激而始然乎?”晚清政府在“振兴工艺”的口号下大力兴办工艺局,培养了适应半工业化所需的技术力量,这批多村技术人才的出现恰逢其时,他们回到乡村,推动了半工业化的发展。仅在19101912年间高阳商会就有14次集会研究与土布有关的扩充铁轮机,劝立织有场、筹议减免税、设立工艺研究所等事宜,工艺研究所旨在“提倡织纺,振兴实业,研究工艺,改良布质”。但是,除个别地区外,近代华北乡村手织业大体上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就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有些地区的疲退出现得更早,其表现主要是生产萎缩、产量剧减、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数相应下降。

——摘编自彭南生《论近代中国多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英国乡村工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华北农村“半工业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英两国近代乡村工业化的历史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50年以来,全球气温下降显著,小冰期取暖曾消耗了伦敦2/3的能源供给量。沿海和海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皇家海军的军舰对于造船木料用料考究、用量巨大,这无疑也加剧了英国的木柴短缺和能源危机。17世纪,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和使用煤炭。到18世纪上半叶,玻璃制造、肥皂制造、石灰烧制、酿酒、制糖、印染、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为同时期法国煤炭产量的30倍,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主要能源。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企业主借助煤气灯延长了工人夜间劳动的时间,发明了三班倒的工作模式,英国人还通过管道将煤气输送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点亮了夜间的街道,英国人的夜生活由此变得丰富。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英国能源:危机与转型”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由工业化推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部门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很快战胜了传统的农业、手工业。使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被誉为“世界工厂”。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城市人口占52%,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伦敦的人口达到230万人。

——摘编自王同彤《工业革命对英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它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为科学,它关心的主要不是增加和改进现有产品,而是推出新产品。它的效果更为迅速、成果更为巨大,因而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也更具革命性。煤和铁的时代已经被铜和电、石油和化学的时代所取代。而大量的人口都被城市所吸收,大都市大量出现,而且是全球性的。由此开始了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摘编自尹海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英国在世界各地进行大规模海外殖民,在国内实行有利于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在农村进行大规模圈地运动,为城市工业发展准备了大量可供雇佣的“自由”劳动力。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培养了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应用提供了技能经验和人才条件;同时,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为机器的发明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摘编自金碚《世界工业革命的缘起、历程与趋势》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表

类别时间 内容国别

电力
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德国
19世纪70年代 电力成为新能源
19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

内燃机交通工具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诞生德国
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成内燃机驱动汽车德国
19世纪90年代狄塞尔制成柴油机德国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试飞成功美国

通讯手段
 19世纪30年代有线电报开发成功美国
19世纪70年代 贝尔发明有线电话美国
19世纪90年代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 意大利
化学工业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瑞典
19世纪80年代 从煤炭中提取出卤、苯、人造染料

材料三 工业革命在1790年至1850年间改善大多数人民的物质生活了吗?历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辩论。被称为“悲观派”的历史学家,起草了令人生畏的诉状来攻击工业革命:包括工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手工业者地位的改变,儿童的境遇等等。被称为“乐观派”的历史学家,则针对以上这些指责作了强有力的辩护,工业革命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口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以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克莱顿·罗伯茨等著《英国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针对材料三中两派历史学家的争论,任选一派的观点,或自拟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5 . 材料一 18 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 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近代工厂制兴起于18世纪70年代。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坍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埃特鲁利亚陶瓷工厂,实行精细的劳动分工,他把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 装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三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在找到工作后,工人们却发现工作时间很长,一天工作16小时稀松平常。当工人们最后争取到分两班轮换的12小时工作制时,他们将这一改变看作一件幸事。如果仅仅是工作时间超长也可以忍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其实与实行家庭包工制时在家里工作的时间相仿,但是在习惯工厂的纪律和适应机器生产的单调乏味方面工人们遇到了真正的困难:他们随着工厂的汽笛声上下班,必须跟上机器的运转,并始终处于在场监工的严格监督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厂制给管理形式带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3-10-24更新 | 303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选课分科摸底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84年,英国航海家沃尔特雷利开辟了英国在北美洲的第一块殖民地,并将它取名为“弗吉尼亚”,以表示对深受他们爱戴的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的敬意。他们对女王有这样的评价:“这只凶狠的老母(鸡)一动不动的蹲着,孵育着英吉利民族;这是民族初生的力量,在她的羽翼下,快速的变成熟、变统一了。”伊丽莎白女王的智慧和宽容,为英国现代政治文明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她将英国社会带入了早期的辉煌。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人们靠工业、而不靠农业生存。1780年,英国的铁产量还比不上法国,1848年已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总和。他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1/2以上。18011851年,英国国民总产值增长125.6%,18511901年又增长了213.9%。17001780年,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0.9%—1%,17801870年已超过3%。它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的多,它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厂,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加工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出去。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为“英国现代政治文明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成为“全世界的加工厂”的有利条件及其产生的影响。
2022-08-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人类历史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部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为,有两种因素促使了这种变化……其一,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其二,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材料三:西方逆全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下,西方国家治理的适应性下降并陷入制度性困境,越来越难以有效回应民众的诉求…有些国家的国际责任观念和人类命运情怀淡薄,在国际发展上急功近利,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其行为霸道任性,给经济全球化的公平正义合作秩序造成了严重伤害。……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也使一些国家越来越边缘化。这类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有限,但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发展也不平衡,双方在国际秩序上的矛盾凸显。

——摘编自吴志成等《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材料四: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时,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时,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时,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材料一这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些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技术上、体制上”这两种因素的具体含义。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逆全球化出现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三十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和行动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2022-07-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二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大规模的海外掠夺及世界市场的开拓,17世纪法国重商主义产生,拿破仑帝国时期仍被采用,并出现了新的方式即大陆封锁。一百多年中英法两国商业战争和彼此之间的封锁、贸易禁运等,就像两国之间的正常联系一样。1805年,法西联合舰队同英国海军舰队在特拉法加海角激战,法西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这样,英吉利海峡终于成为法军不可逾越的“山巅”。1806-1807年,第四次反法同盟被击败,拿破仑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惟独英国本土没有受到拿破仑的直接打击。1806和1807年拿破仑颁布敕令,开始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

——摘编自周明圣朱兆伟雨杉《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探源》

材料二   “大陆封锁”实行之初,英国贸易被从欧洲大陆排挤出去,从而为法国的工业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这种在“保护屏障”后面的发展是局部的、暂时的。封锁实施后,英国以反封锁对抗,使法国失去了广大的海外市场,大量出口商品的积压,断绝了由英国输入的工业原料、新技术、新机器的机会,压抑了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殖民地货物因无法进入欧洲市场而价格扶摇直上,严重影响了欧洲大陆各国人民的生活。各国以对走私的宽容和对封锁禁令的敷衍来进行对抗,沙皇对殖民地(包括英国殖民地)的商品敞开了大门,大量的英国货物涌入俄国,并转销欧洲大陆,法俄矛盾激化,爆发了1812年的战争,拿破仑惨败。战争惨败不仅宣告了背离经济全球化的大陆封锁政策的破产,也成了“西方普遍起义反拿破仑统治的信号”。

——摘编自伏广存《背离经济全球化的深刻教训——析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失败原因》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实行的背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产生的影响。
2022-05-27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10 . [餐饮业与时代发展]

材料18世纪以前,西欧人很少外出就餐,绝大多数人都在家里做饭吃。

1765年,巴黎大街上一个名叫布朗热的男子开设了一家有座位的餐饮店,并称之为“餐馆”。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贵族佣人大批失业。无奈之下,他们掀起了一场餐饮业的变革。1789年,巴黎的餐馆不到百家。随着各地人员流动,越来越多的餐馆出现在巴黎街道。十年时间,餐馆数量已增长至500家,餐馆已变成王公贵族家餐桌的替代品。

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家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它们从生产单位变成了消费实体。人们开始离家工作,也在其他地方展开各类社交活动,包括饮酒吃饭等消遣项目。城市中酒店、餐馆、酒吧成倍增长,1818年发表的《伦敦一览》中评价:“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座都市能给予劳动者与中产阶级如此多的生活享受。”

20世纪50年代,美国高速公路不断延展,汽车快餐餐厅的拓展也紧跟其后,把守在各个高速出口附近。很快,快餐就在全美国流行起来。快餐店对产品标准进行数字化管理,任何人只要按照数据操作,都可以炸出味道统一的薯条。

——摘编自[英]威廉·席特维尔著《餐馆: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


(1)根据材料,简述西方餐饮业发展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时期,评析这一时期餐饮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