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期,在德意志要创建一家冶炼厂需要20万到30万塔勒的初始资本,而要创建一家纯粹的采矿企业则需要初始资本50万到70万塔勒,若创建一家有鼓风炉和搅炼设备的冶炼厂,所需初始资本竟高达100万塔勒。这样大的资金额绝非单个资本家财力能及。这反映当时德意志(       
A.逐渐放弃重工业的发展B.政局分裂影响经济发展
C.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性D.融资方式迫切需要改革
2022-02-25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纺织产业的全球转移

近代以来,纺织产业作为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先导性支柱产业,扮演了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历史角色,并出现了全球转移。

材料一   


材料二   18世纪后期棉纺工业技术发明……为英国棉纺工业革命的起飞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不同的资源和为控制这些资源而建立的不同网络——包括加勒比海的棉花种植园、从非洲强行贩运而来的奴隶劳动力、大西洋沿岸的市场、组织化的远洋运输、国内棉纺工业、银行和金融行业等—的统合和控制,对其成为工业革命的领袖至关重要。

——王希《<棉花帝国>中文版序》

材料三   二次大战后,美国引领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内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钢铁、纺织等资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日本和德国转移,是为全球第二次产业转移。……日本通过承接美国转移产业和投资资本,大大加快了战后重建和工业化进程,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和经济强国。

——《五次全球产业转移与中国经济起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纺织产业中心发生了几次全球转移?第二和第四阶段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18世纪后期棉纺工业技术发明”列举一项。“建立的不同网络”指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概括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纺织产业的全球转移”?
2022-06-10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1876年,德国卡洛制造出“真正的红色染料”。两年后,鲍姆发明了酸性猩红染料。随着焦油染料工业的繁荣兴旺,酸碱和其他无机副产品的生产也得到了发展。到1913年德国合成染料的产量占世界的80%。德国化学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具有特殊经济地缘优势B.德国普通劳动者的素质全球领先
C.德国人重视科技的生产转化D.德国充分利用了本国的自然资源
2022-09-27更新 | 41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新未来盟校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凯兴斯泰纳(1854-1932德国教育理论和改革家)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劳作学校则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机构,尊重劳动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的根本。公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关公民知识的教育,使之更好地履行公民义务;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和训练公民的职业技能;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训练。他的主张反映出
①实用取代理论,技能培养取代道德教育
②传统学徒制已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③德国工业发展迅速要求提升劳动者技能
④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社会的基本轮廓刚刚从西欧的地平线上升起,关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可能带来的前景就引起了各式各样的评论。新兴工业主义带来的机械化、都市化、物质追求、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的剧变,激起了社会改革的理论家们的激烈谴责。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大致可分两大流派:自由资产阶级改革派中的人文主义批判思潮与新兴工人运动派别中的社会主义批判思潮。社会学家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前景,众说纷纭,但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悲观的论调;另一种是乐观的论调。依据后一种观点看来,人类的社会发展被划分为“文明”与“野蛮”两大阶段,“西方文明”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顶峰。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作为一个由英国移民为主建立起来的国家,美国在1879年迎来了长达15年之久的大规模移民潮。这些来自英国的产业工人到达美国之后几乎没有受到歧视,很快就凭借其技艺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这次移民潮
A.结束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B.推动了美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C.改变了美国种族歧视的历史D.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
7 . 工业革命中的女性。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的角色与地位也随之变化。

(1)下列成果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

(2)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属于此范围的是____(单选)
A.手工工场、工厂制度   B.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C.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D.工厂制度、跨国公司

材料一   伦敦布莱恩特和梅公司的火柴厂女工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的工资却不到5先令。公司实行从3便士到1先令不等的罚款,女工并不能每次都拿到全额工资。违规行为包括聊天、掉火柴或未经允许上厕所。……火柴所用的黄磷原料,导致皮肤发黄、脱发和颚骨炎(骨癌的一种)。

——1888年安妮·贝桑特《伦敦的白奴制》

(3)根据材料一,概括女工工作的特点。

女工处境经报道后,引发关注。该公司强迫女工签署声明,这激起了她们的愤怒,发起了“1888年火柴女郎罢工”。

材料二   《Pall Mall公报》的编辑威廉斯·特德、工党选举团的亨利·海德和救世军的凯瑟琳·布斯都加入了记者安妮贝桑特争取改善工厂工作条件的运动。

英国最著名的《泰晤士报》等其他资本控制的媒体报纸,指责贝桑特是社会主义煽动者,评论说:“女工们没有被允许走自己的路,而是在不负责任的顾问怂恿下去罢工。这些现代工业化世界的害虫,正竭尽全力使这场争论达到顶点。”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4)结合材料二与所学,归纳当时社会对女工罢工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材料三   在两周内,由于工会的支持和一场筹集了400英镑巨款的公共运动,妇女们赢得了重大的让步。她们组织了煤人工会——英国最大的妇女和女孩组成的工会。这是英国“新工会主义”爆炸式的巨大进步,当时技能不熟练的无产阶级第一次组织成了工会。

——安娜·慕尼沃兹和艾伦·伍兹《马克思主义与女性解放》

(5)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变化。
8 . 1910年,英国对美国的赤字是5000万英镑,对欧洲的赤字是4500多万英镑;英国对中国的贸易盈余达到1300万英镑,对印度的贸易盈余高达6000万英镑。由此可知
A.资本全球扩张日益加剧B.英国缺乏运用新技术的动力
C.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9 . 《唐顿庄园》以1910年代的英国为背景,书中的女主人公反对性别歧视和男女不平等,鼓励女性工作,追求没有阶级限制的真知,勇敢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这实质上反映出(     
A.社会观念的变化B.工业文明的推进C.民众素质的提高D.社会阶层的淡化
10 . 1816年,英国率先确定了英镑可以自由地兑换金条和金币的金本位制后,到20世纪初,约有60%的国际贸易都使用英镑进行计价或结算。由此可知,20世纪初的“英镑"
A.促进了世界自由贸易形成B.提升了英国的经济实力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完成D.拥有了国际货币的职能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