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进程

时期发展进程
工场手工业时代
(15世纪末—18世纪后期)
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工业革命时代
(18世纪后期一20世纪初)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二战后初期金融、投资和贸易领域的国际协调得到加强,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组织。
请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个时期的发展进程,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认识。(要求:明确写出进程,史实准确,表达清晰,史论结合)。
2 . 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联系日益密切。

材料一


(1)以上材料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右侧地图可用于研究近代哪一重大史事?对比两幅不同时期绘制的世界地图,谈谈你对这一史事的认识。

材料二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年份

国家             年份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4.5

5

9.6

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2-06-01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暑假班8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国在兴建铁路时,机车几乎全是从国外进口的。19世纪3040年代,德国开始自己试制。技师博尔西希以一台美国机车为样板,在结构上做了改进,使机车“博伊特”号在牵引力和速度上超过了英国机车。到20世纪初,德国铁轨已经不再依赖国外供货,并开始向国外提供德国机车。……1866年,德国工程师威尔纳西门子发现了机械力量发电的原理,并于1873年改进和完善比利时技师格拉姆发明的电动机。1879年,西门子将电动机应用于交通方面,于是,电车开始行驶在各大城市里。

——摘自陶惠芬《欧美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利用》

材料二   “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这种垄断也同任何垄断一样,必然要引起停滞和腐朽的趋向。既然规定了(虽然是暂时地)垄断价格,那么技术进步,因而也是其他一切进步的动因,前进的动因,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消失了;其次,在经济上也就有可能人为的阻碍技术进步。”

——摘自《列宁选集》第二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列宁的主要观点,并以英国工业化的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工业化对中国的启示。
2020-12-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新时代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管仲在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时就曾极力推行鼓励人口增加的政策,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国语•齐语》)驱使青年男女早婚早育。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是最早详细论述人口问题的思想家。他主张,缺少人口耕种的土地,只是一种得不到收获的“虚地”,要生产出足够的衣食必须用“力”(劳动),而“力”来自劳动人口,所以贤明的统治者应当使国家富、人口多,“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墨子•节葬下》)

—摘编自《中国古代人口思想》

材料二: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美国一直保持着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出现过3次人口增长的高潮:

第一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18世纪末至1859年以前。

第二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南北战争后的1862年至1915年。

第三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1946年至1965年间。

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始终保持着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从美国建国到其人口增长到1亿用了139年的时间,而从1亿增长到2亿则只用了52年,从2亿增长到3亿更是只用了短短的39年,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美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但与此同时,它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或不确定因素……显而易见,在亨廷顿等美国的政治精英们看来,外来移民尤其是欧洲以外的第三世界国家移民的大量涌入,会严重威胁到美国传统的白人基督教文明,重塑美国的政治和文化,严重侵蚀美国的立国之本——由西方文明所界定的民族认同以及美国信条原则所界定的政治原则,从而“导致小阿瑟•施莱辛格所说的‘美利坚分裂国’。”

—摘编自高英东《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

材料三:中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新常态同时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和“潜在风险”,其中一个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问题是来自人口方面的变化,包括劳动力短缺和老化、持续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龄化。人力短缺问题已经逐渐上升为主导性的新人口问题。如果说“生产力压迫人口”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人口压迫生产力”的问题将日渐突出。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低生育率人口问题”,低生育率趋势不仅将长期化,而且将内卷化,卷入“低生育——老龄化”的恶性循环之中。提出全面鼓励二孩应该成为紧迫的国家选择。

—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和墨翟关于人口问题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人口政策的制定。

2018-09-1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6年,亨利·福特将他的第一部汽车开上底特律大街。

1908年,推出T型车,在1908到1927年间生产了1500多万辆T型车。

1913年,创立汽车装配流水线。在海兰园设立第一条总装线,几乎使装配速度提高了8倍。最终使每工作日每隔10秒钟就有一台T型车驶下生产线。

1914年,宣布公司八小时工作制的最低日工资为5美元,是当时工资水平的两倍以上。

1922年,收购林肯品牌。

1925年,日本公司成立。

1932年,成为历史上第一家成功铸造出整体V8发动机缸体的公司。

1948年,生产第一部F系列皮卡,这在汽车史上是最成功的汽车系列。

1954年,推出Thunderbird车型。这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小型运动车。

1956年,福特第一批普通股票出售。

1959年,汽车信贷公司成立。至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汽车金融公司。

1967年,欧洲公司建立。

1989年,收购捷豹汽车。投入重金振兴这一英国名贵轿车品牌。

1994年,中国业务部成立。

1996年,成为首家全部生产厂取得ISO14001世界环境标准认证的汽车公司。2000年,从宝马汽车集团正式购得路虎公司的所有权。

——摘自巴克《福特帝国》

(1)根据材料,概括福特公司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特公司发展的历史机遇。

(3)简要谈谈你对福特公司发展历程的认识。

6 . 海洋与陆地一样,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攻取台湾后,康熙帝认为“台湾属海外地方,无甚关系”,并将台湾视为“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清廷中有人主张“迁其人,弃其地”,“弃之,专守澎湖”。鸦片战争后,台湾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它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两江总督李宗羲认为“台湾形势雄胜,与福州、厦门相为特角,东南俯瞰吕宋等,西南遥制越南、缅甸,北遏日本之路,东阻泰西之往来,实为中国第一门户,此倭人之所以垂涎也……如得干略大员,假以便宜,俾之辑和民、番,兼用西人机器,以取煤铁山木之利,数年后可开制造局;练海师,为沿海各省声援,绝东西各国窥伺。此中国防海之要略,事之可行者一也。”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皇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材料二任何一个国家或联盟,如果充分控制公海,就能控制世界的贸易和财富,从而控制全世界。为了积累财富,一个国家就必须生产和在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富有进取性的国家必须依靠海洋来获得海外的原料及市场的基地。所以,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能在海洋上自由行动,并在必要时阻止海上自由贸易竞争。为此须有一支在国内外拥有作战基地,并有庞大商船队辅助保障的、装备精良而训练有素的海军。海军在战争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夺取制海权则被宣称为战争的基本规律和唯一目的,达到了这一目的就能最终战胜敌人和夺取世界霸权。

——摘编自19世纪后期美国海军少将马汉《海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统治阶层对台湾战略地位认识的变化,并简述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汉的海权论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并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简要谈谈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

2018-02-02更新 | 3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西洋……宽广深邃,多雨而盐度很高,但是经过了人的探索才成为今天的样子——新旧世界之间的桥梁,东西贸易的高速通道。

——引自(美)房龙著,马晗、治梅译:《房龙地理》

材料二   荷兰、英国部分历史事件表

国家事件

荷兰
1602年建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亚洲贸易
17世纪控制了波罗的海和印度、美洲的贸易,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17世纪中叶,在非洲、亚洲、美洲进行殖民扩张

英国
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殖民扩张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1600年伦敦商人组建东印度公司
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
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材料三   两次工业革命部分科技成果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打开“东西贸易高速通道”的重大事件及其对世界经济交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客观上有助于世界市场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中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机械动力。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