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使欧洲人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阿拉伯哲学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世界地区联系的加强,不外是西方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国家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控制。资本主义势力伸向全世界,可以说是“无远弗届”。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大帝国的共同特点。谈谈你对文明交往形式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列强实现其势力“无远弗届”的手段及其所造成的结果。分析指出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横向发展”过程中“难以解救的矛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飞梭的发明提高了织布的效率,也引发了棉纱的供不应求;1764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纱机。棉纱产量的增加又凸显织布技术的落后,1769年,出身于工匠家庭的詹姆斯·瓦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改良了蒸汽机,开启了蒸汽时代。为了适应工业运输的发展,1814年,矿工出身的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掀起了英国铺设铁路的热潮。

——摘编自程西筠 王璋辉《英国简史》

材料二:德国统一后,德意志中央集权政府成立,国家统一了货币并开始大力推动铁路建设,扶植私人企业,相继颁布了“商业法”“营业自由法”等法律。此外,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相继建立,柏林机械工业的核心人物玻尔西希就毕业于此类学校;国立物理、化工、机械等研究所也相继建立。

——摘编自李富森《试论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之原因》

材料三:硅谷是全球公认的电子、医疗设备、互联网等尖端领域的领军者,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这里著名的学府,他们与投资者、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坐落在这些大学周边的创新企业数量更是惊人;此外,许多大学的教授都在各个公司担任工程师。

——摘编自王仲立《硅谷的秘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创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的原因。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救助与社会治乱有莫大的关系,正如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良吏痛击时政所言:苟百姓之不存,则社稷不得固其重……故治天下不可不知百姓之情”。唐朝政府利用赈谷、赈银、赈工等赈济方式救济灾民,对濒临生命危机的灾民进行紧急救助,遣返安置流离失所的灾民,减免赋税,免除差役,以休养生息。扶助抚恤鳏寡孤独废疾人员,州县关顾鳏寡人员的婚姻。尊崇优待高龄老人,赏赐八十岁以上老人财物。对收成不好的贫民“或贷种子,则至秋而偿”,还规定:“流民还者,给复二年,田园尽,则授以逃田”。

——胡柏翠《唐朝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三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政府强制或引导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并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救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我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6年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建国,不久以后中美两国就有了商业交往鸦片战争前,中国人译称美国为“咩哩千”(中国人在书写外国国名时往往加上“口”旁,以示蔑视)。初来中国的美国人给人的印象是“彬彬有礼”,与当时英国人的趾高气扬,傲慢无礼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国人对中国的法令、习惯一般都能遵守,清朝官员也认为美国人在各国人中态度“最为恭顺”。林则徐是第一个比较完整地介绍了美国基本情况的中国人《四洲志》中记载:1292年,大吕宋(菲律宾)之戈揽麻士(即哥伦布)乘船西驶,始知此地。)并对美国人民在建国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赞叹不已。

——黄长义《近代前夜中国人的美国观》

材料二   1830年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对美国进行考察,通过对美国访问,亲身体验美国了的社会制度、人权、经济等各个方面。在托克维尔眼里:美国人是第一个幸运地避开了专制统治的民族,实现了“多数人的和平统治——民主共和制;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社会,教育、法律、血统甚至外貌特征在他们之间筑起了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屏障,其中,白人高高在上,印第安人和黑人被视为劣等种族,处境恶劣;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好动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全民逐富的商业民族。好动的激情、对财富的渴求在旧世界是弊端,在美国却有利于社会繁荣,而社会繁荣与自由是彼此携手并肩前进的,从而又有利于捍卫自由。托克维尔的美国观为人们观察美国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视角。

——张茗《托克维尔的美国观》

材料三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习近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夜中国人的美国观,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的美国观。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代公民应如何具备“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订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紧跟着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经济活动处于普遍的自由主义环境里,在这种环境下,商业被认为应该不受政治国家限制,因而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十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三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摘编自《大国崛起: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46年英国着手制定“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6 . 关税政策主要取决于该国政治、经济及产业政策等各方面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为了扩大商品市场,英国取消本国的贸易保护,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取消丝织品进口禁令。四十年代又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上千种商品的进口税利率。1840年,英国废除《谷物法》,1854年完全取消《航海条例》。到1875年,英国对制造品平均进口的关税率已经下调为零。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20世纪前期英国政府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关税改革:大幅度提高外国商品的进口税,并且在帝国内部实行帝国特惠制,逐渐摒弃贸易自由主义而转向保护性关税政策。这场关税改革表明英国政府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时重心发生了转移,从自由放任原则逐渐向国家干预主义转变。改革不仅为此后英国经济复苏形成了重要的推动力,而且还为二战后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奠定了基础。

——据钱乘旦主编《英国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时期,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闭关锁国的困境被强行打破,海关税收被西方列强利用各种不平等条约操控,尤其是英国,基本统治着我国海关,引进了近代关税概念和关税制度后,边境关税和内地关税才逐渐有所区别。而后取消了常关税、子口税、厘金税和转口税等国内税,我国的关税就只指进口税和出口税,对进出国境的货物只在进出境时征收关税0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虽已取得关税自主权,但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国际贸易并不频繁,关税工作也比较简单。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国际贸易有了空前的发展,国际间的关税协定以及有关关税的事务日益繁多,关税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逐步实现了现代化和国际化。1985年3月7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关税的进步之处及其历史意义,并谈谈你对关税改革的认识。
7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历史表明,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并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关于中国的科技发明其意义远远超出其自身的技术领域,对文化的传承、人类征服世界能力的提高,对世界历史的演变,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曾对这些伟大发明的世界历史意义论述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

——引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午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引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现如今,科学技术越来越像人类手中挥舞的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人类扫除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之利器:又会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核技术就是一个例子。核能是20世纪人葵获取的一项新能源,可拉制的核裂变反应可以作为发电站、核动力的能源,不可控制的核裂变反应则用来制造原子弹。核技术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了人类的潜在的威胁。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惨痛的教训至今让人心有余悸。科技滥用的沉痛教训远不止这些,酸雨、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以及大气奥氧层空洞,水污染,海洋污染等由于科技的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环境恶化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四大发明对1500年前后哪一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谈谈该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学技术产生的负面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计划经济国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背景下才开始工业化进程,走了一条由国家计划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过分追求高速度……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缺陷和不足,以信息化带动,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材料二   美国决策者坚决拒绝通过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融入世界经济,拒绝外国直接投资,保护国内市场和民族工业,对19世纪下半叶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置之不理,继续实施高关税保护政策。……在经济上实施具有孤立主义特点的高度保护主义,一心一意地搞工业化……在19世纪的美国决策者中间曾经流行过这样的格言:“不要按照英国人所说的去做,而要像英国人那样去做”。……美国工业化和工业化后很长时间内,外贸依存度一直不高……美国的工业化无疑是内向型的,是以国内消费为引擎的……作为美国工业化的意识形态,保护主义的核心目标就是扭转美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端产业的不利地位,因此,美国工业化的政策制定者不遗余力地推进结构转型。不仅如此,从1870年代开始,美国掀起了以电力革命、重型机械制造业和化学工业为核心的技术革命高潮,美国通过新产业的激进创新而非传统工业一举超越了英国。从南北战争结束到美国工业化完成的三十年(l865—1894年)又被称为“镀金时代”,在这个时代“出现了放任主义经济哲学的高峰。

——摘编自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的工业化:经验教训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呈现出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工业化模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美国工业化道路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
2019-07-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三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铜陵一中)

9 . 某校九(4)班历史学习小组阅读某版《世界史》的有关目录,探究下列问题,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1)目录反映的推动“走向全球大一体”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请列举19世纪末以前发生的二例并说明理由。

(2)27章叙述:“在19世纪中期,面对工业化和民主化,中国保守的统治者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改革者实施了更彻底的改革计划”。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

(3)目录反映了第四部分叙述的视角是什么?

2018-09-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新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阐述“世界时间大挪移”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