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联系日益密切。

材料一


(1)以上材料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右侧地图可用于研究近代哪一重大史事?对比两幅不同时期绘制的世界地图,谈谈你对这一史事的认识。

材料二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相当于百万吨煤)年份

国家             年份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4.5

5

9.6

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2-06-01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暑假班8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部分重大事件。

年代事件
14世纪吕贝克建立呢绒手工工场
1492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1602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
1764珍妮纺纱机问世
1771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
1776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1851伦敦举办世界博览会
1857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866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1879美孚石油控制了全美90%的石油产业
1914非洲大陆只剩下利比里亚与埃塞俄比亚两个独立国家
1933罗斯福断政开始
1936凯恩斯创立宏观鳋济学
1945世界第一台通用计算机问世

——据齐涛《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等


请提取三则相关联的史料信息,运用恰当的时间尺度,自拟一个主题,重构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要求:史料关联准确,时间尺度恰当,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3 . 【历史的多元解释】

材料一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摘编自李贽《藏书》

材料二   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与中国》(1937年10月)

材料三   整个19世纪,儒学在西方的形象每况愈下,直至堕入黑暗深渊。20世纪前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德国这样对人的困境感到绝望,德国再次形成了一个尊孔的学术团体。这些德国思想家认为“孔子最让人景仰的是道德人格的完全独立,不受外部金钱或权威的影响”“欧洲应该像孔子所追求那样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方厚生《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中的孔子形象·以德国为例》

以上对孔子的三种不同评价,可以反映出历史解释的多元视角请,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的视角出发,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27更新 | 227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遏制“舌尖上的消费”,引领消费新风尚。每个时代的经济对当时消费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同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思想也对消费文化观念的演变和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符号消费:指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外,还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心情、美感、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年代历史时代消费实态和消费观念
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典时期消费实态:反对奢侈消费,提倡节制和等级消费,轻日常生活消费,重公共消费,轻物资消费,重精神性娱乐消费。
消费观念:快乐幸福的理性节俭消费观为主流。
5世纪至15世纪中世纪消费实态:轻世俗消费,追求来世。
消费观念:非理性节俭为主流。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现代前期消费实态:肯定消费地位,注重生活质量,进行有节制的消费。
消费观念:理性节俭为主流。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现代时期消费实态:大众消费主义兴起,追求物质享受,注重休闲娱乐,奢侈品进入普通家庭。
消费观念:非理性奢侈为主流。

—据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   

   ——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


请回答:
(1)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经济原因。
(2)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
(3)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
2022-06-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到 19 世纪末,世界逐渐形成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即“西方秩序”,它排斥了占人类多数的非西方国家。20 世纪“ 西方秩序”受到多种因素冲击并逐步被“一超多强”趋势所取代。

材料二 21 世纪,奉为天条的“西方秩序”价值理念越来越成为问题,相互牵绊的政治制度存在的缺陷,使西方国家政府机构掣肘重重,行政效率低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秀,使立法机构成为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斗兽场”,美国奥巴马政府因“医改方案”未获通过,导致政府在 2013 年出现了两个多星期的“停摆关门”。“倾听大多数人声音”的全民公决缺乏对民意的有效整合,2014 9 19 日苏格兰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玩了一把独立 “公投”,而西班牙则身陷“加泰罗尼亚问题”引发的长期动荡。二战以来欧美国家坚持的经济政策,成为它们当今财政赤字、经济增长乏力的根源。

21 世纪世界秩序需要新的制度设计,需要从非西方的古老文化中获得创新来源。当今世界面临的毒品泛滥,恐怖主义、贫富差距、环境恶化、功利横行与秩序紊乱等问题都可以从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先秦“百家”思想中找到解决方案。同理可推,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俄罗斯文化、印第安文化中的精华都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

——摘编自黄仁伟、傅勇《从西方秩序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秩序”得以确立的原因,并指出 20 世纪冲击“西方秩序”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1 世纪“西方秩序”在制度运行层面存在的缺陷,并说明先秦思想对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价值。
6 . 19世纪后期,各国相继通过《公司法》,该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粉墨登场:它由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与此相适应的是
A.自由主义思潮兴盛
B.重商主义的再兴
C.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D.全球化趋势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